第380章 五大铜都(1 / 2)

时间很快就出了正月,织布机的改造正在大唐上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杨弓举因为劫持一事被吓得有些魂不守舍,整日待在家中修养不敢外出。

李旦交给他的制作枪炮的任务也只能暂时搁浅。

李旦发展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也按照计划正在开展。

投资方面,幽州的都城开建了、兴修水利、开路铺桥的事情也在进行之中,都是大的投资,拉动内需...这些都是朝廷出资,没有征用徭役,但是因为大唐闹了“钱荒”,朝廷没有足够的铜钱发放,并未完全在大唐铺开...

消费方面,洛阳的宵禁已经彻底解除,市场也完全放开,里坊的藩篱也在逐渐被打破...整个洛阳元正、元宵期间的出行人数大增,商家的收入也大增...现在其他州府也开始效仿洛阳,开始解除宵禁,放开市场的限制...扩大消费已成定局。

只不过领李旦有些意外的是,据薛绍汇报,从这段时间洛阳三市的赋税收入来看,虽然增加了三倍,并没有达到李旦的逾期,主要还是市场上的交易钱帛并行,现在“钱荒”日甚,没有足够的铜钱做为交易基础,不仅影响了交易量,还影响赋税的收入...

出口方面,吐蕃、西域的乱兵已灭,又有安西兵镇守安西四镇,突骑施也慑于大唐的威望,现在老老实实的帮助大唐守着西域,西域商道畅通无阻,大唐与西域的贸易顺畅,来往商队络绎不绝,为了做生意挣钱,有不少商人都举家迁到安西四镇去了...

海上商道的开辟也在顺利进行中,狄仁杰、刘祎之、娄师德等人商定了一个新的官职,那就是正五品的市泊总管,由魏元忠担任,负责大唐所有的沿海商道,管理所有市泊使,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海关总署。

崔必安与凤凰也已到了岳州,正在寻找合适的水域,开展珍珠养殖...

投资与消费只是激活市场活力,李旦也曾想利用后世的新生事物卖给百姓,让朝廷多赚一些钱,但是赚来赚去都是国人的钱,只是让百姓出力,再将财富聚在了朝廷之中,尽民力来养朝廷,这样的事情,李旦并不愿意做。

要真正的赚钱还得是赚外国人的钱才行...

所以,即便是像改造织布机这样的技术上的革新,也都是免费向百姓推广,让百姓们掌握新生事物,然后让百姓来挣钱,百姓有钱了,大唐自然就富足了...

李旦是要给大唐铺就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的平台。

通过平台给大唐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让百姓们有获得感,幸福感,让百姓心向大唐。

不然即便是李旦将大唐打造的再强大,汇聚再多的财富,后任者若有一二不肖者,依然会将大唐的江山社稷败坏掉...

李旦每每想到这里,自然就想到了儿子李隆基。

这孩子自小就表现的十分聪明,长得也比较喜人,又是李旦穿越而来的第一个孩子,李旦对其寄予了厚望。

但是李隆基小小年纪就呈现出性格强势的一面,兄弟姐妹的东西说抢就抢,毫无顾忌,这让李旦有些恼火。

李旦可不愿意李隆基还走将来的老路,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荒唐糊涂...

抢儿媳、用奸臣、信谗言、杀儿子、沉溺享乐、藩镇割据,最终造成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转衰,险些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实属大唐罪人。

不过李隆基还小,李旦打算再等两年,便给他找个名师,好好培养。

...

武成殿内,李旦高坐龙椅之上,刘祎之、狄仁杰、姚崇、袁恕己、崔玄暐等一众宰辅都立在殿中,还有负责铸钱的少府监和几位主事。

今日,李旦召集诸位宰辅,所议的便是如何解决“钱荒”之事。

“钱荒”不解决将对大唐的经济造成难以估摸的影响。

“狄相公,你来说一下钱荒之事的缘由吧...”李旦说道。

“臣以为主要有两大点。一是铸钱变慢,由于各地铜的采量不足,天下各炉,所铸之钱日减。二是市面的钱变少,有豪门富户屯钱、去世人带入墓中、溶解铜钱铸造佛像器皿等原因,还有外邦将铜钱运回国内,像杨弓举一案之中,竟在倭人的大船之中搜的铜钱上千贯之多...”

诸人都点了点头。

“诸位大人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李旦问道。

“狄相公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臣等无异议...”刘祎之领头说道。

“民间苦钱荒久矣...现在既然原因已经发现了,朕已决意将钱荒之事彻底解决...你们可有什么解决之法?”李旦问道。

“回圣上,臣以为,应该让少府监增加铸钱数,现天下有铸钱之炉八十九,分布十州,应增加铸钱炉数至少十炉以上...如此一来,铸钱数量自然就多了...”侍中袁恕己说道。

“唉...现在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