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救人(1 / 2)

“歹人会往哪个方向逃走?又采用何种方式逃走呢?”

若是西域诸国,北境及东北诸国,走陆路都要经过无数大唐的城池,跨越好几千里。

因为这些边境之地到处都有军事要塞,有大量的唐军驻守,到时候,唐军得了命令,重重设卡,严加盘查,想要将杨弓举带走并不容易。

所以不管是那个国家想要将杨弓举带走,最好的就是往东和往东南,这些地方都是大唐的腹地,富庶之地,少有战争的风险,所以驻兵不多。

而且还可以陆路,水路随意更换,很容易避开官兵的搜索。

到了海边之后,便可以扬帆出海,只要坐上了船出了海,唐军就鞭长莫及了。

而洛阳去海边最近的道路,便是一路向东,道路开阔,直达海州,约摸着上千里路,一路疾驰的话,最多两天时间。

“还好,现在还来得及...”李旦说道。

“杨青阳,你速速带着一队禁军骑兵由此向东,前去追赶...一直到海边,若是路上没有追上,便命令海州刺史封锁海船,严禁大船出海...再严加搜索...”李旦吩咐道。

杨青阳心急如焚,出了门便招呼门前的一队骑兵随其往东面奔去。

“桓大人...命人守住这里,你再派两队人马往东南方向追去,一队走陆路,一队走水路...”

“你送朕回宫之后便立即去政事堂的令史刘知几,你们一起搜查洛阳城几周边,切莫灯下黑,防止他们使诈,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等待时机,过了风头再从容离开...”

桓彦范立即出了院门门,前去布置。

“狄相公,咱们立即回宫,连夜下旨...八百里加急,急令各地严加盘查...虽然重点在东面和东南面,但是其他方向也不能放松,要做到万无一失,让他们插翅难逃...”李旦立即起身回了宫中。

“遵旨...”

李旦快速做出了判断,又做出了反应部署,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即便是老道的狄仁杰,也从心底里佩服。

回到宫中之后,狄仁杰带着当值人员便张罗着拟旨,誊抄出足够的份数,再加上皇帝玺印,一直忙活到了天明,才将一切布置妥当,旨意也才全部发出去。

天才刚刚亮,洛阳城的百姓们都还在睡意之中的时候,传令兵们便疾驰出了洛阳,向大唐的四面八方而去。

李旦知道,这只是为了救回杨弓举,至于到底是什么劫持了杨弓举,则还要继续探查。

李旦又命人叫来了鸿胪寺卿,问道:“昨天还有晚上有没有哪个使团离开洛阳?”

“回圣上,昨日是元宵节,昨晚洛阳又有元宵灯会,外国使团都期盼已久,所以没有听说哪个使团离开...”鸿胪寺卿回道。

这跟李旦预料的一样,使团们不会昨日离开,不然就直接暴露了。

“有没有哪个使团中的人突然少了一二的?”李旦接着问道。

“这个倒是有...因为昨晚有灯会,所以使团之中都有不少人没有回鸿胪客馆...鸿胪客馆之中每日住下的人,都有专人记录...”鸿胪寺卿说着便掏出了一份录事本。

高延福捧着录事本递给了李旦。

李旦接过仔细一瞧,发现每个使团都有人没有回客馆,这里面就有新罗国。

“你待会回去之后,再想办法重新清点一下各使团的人数,最好能弄清楚有哪些人是昨天离开的...”李旦吩咐道。

鸿胪寺卿领命而去。

从使团那里一时也查不出什么来,看来这一次对手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若不是李旦昨晚出宫了解钱荒巧遇刘知几,认出了新罗婢,谈及了杨弓举,让李旦敏锐的觉察到了这其中的问题,立即命人前去探查。

只怕到现在,甚至可能还要几日才能发现杨弓举被挟持,到那时候,杨弓举早已经被人带上了船,飘在了大海上,那可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李旦现在只能等消息了,若是能抓住歹人,一切便水落石出了。

...

元宵节要休沐三日,所以今日也不用上朝理政。

许是一夜未睡,又一直思考问题,李旦也有些乏了,便和衣睡在了武成殿。

也不知睡了许久,李旦迷迷糊糊之中似乎想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新罗婢得手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将杨弓举运走,而是出现在了洛阳城中。

而与她交流的那个货摊主,在新罗婢离开之后,便也随即消失了,这个货摊主也是十分的可疑。

就在李旦迷迷糊糊思考之际,忽然听到了高延福急促的声音。

“圣上...醒一醒...桓将军那里有消息了...”高延福俯身叫道。

李旦腾的坐起,问道:“什么消息?”

“桓将军命人来禀,新罗婢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