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杨弓举(1 / 2)

放开宵禁的第一夜,洛阳虽然有些混乱,但是总算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对于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而言,能管理成这样已经实属不易了。

薛绍所奏的打架斗殴、盗抢失火等事情都是常规案件,最多也就是十几人的打群架而已,并无大案要案。

这只是小打小敲而已,若真的有歹人欲行不轨,定然是要暗中谋划蓄力,断然不会在第一晚就出手行动。

欲行大道不拘小节,不能因一小撮坏人就耽误了李旦兴盛大唐的策略。

李旦让薛绍继保持这样的管控,只是让百姓们平稳的过渡到解禁后的生活而已。其实真正的坏人坏事,大案要案在以后才会出现,这一点李旦已经猜到了,但是敌人在暗我在明,只能做好自己加强管控,再随机应变。

...

昨日,李旦吩咐刘祎之、狄仁杰、薛绍、崔必安、凤凰的事情,只有薛绍将解禁之事做了。

昨天回到政事堂之后,刘祎之便命人拟了旨意,但是旨意好拟,技术上的细节他和一众官员们却拿捏不住,只好派人去请弩坊署的署令杨弓举。

杨弓举是个心善之人,他知道李旦改造织布机的目的,那就是向整个大唐推广。

所以那日成功改造了织布机之后,便邀请了弩坊署附近的百姓前来一试。

织布速度可以提升五倍以上,同样的时间精力,可以织出五倍的布料,这样的器械对于普通的劳苦百姓而言是何等的惊爆啊!

于是那日参与一试的几位织户,便提着礼物前来弩坊署请杨弓举前去家中改造织布机。

杨弓举本就是平民出身,凭借着钻研武器制作才入了官身,现在做了高官,但是依然是心怀善念,待人友善。

附近的百姓相邀,他也不好拒绝,而且弩坊署的工匠全部都放假在家过年,要等到过了元宵节才能开工,闲来无事,杨弓举便答应了他们的邀请。

刘祎之派来的吏员到了弩坊署之后,只见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一队守卫。

“营作重地,常人远离”的牌子树在一旁。

这弩坊署是制作武器的重地,里面有很多机密,令外寇畏服的流星连弩便是在这里面生产的。

之前对突厥、契丹、吐蕃、安西诸部...等战役之中流星连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配合炸弹、陌刀,让唐军威风八面,所向披靡。

现在大唐周边的部族番邦,特别是上次征灭突厥默棘连的战事之中,回纥、室韦、渤海等部族...他们都亲眼见识了流星连弩的厉害,既惊怕又羡慕。

自那次战事结束以后,这些部族全都老老实实的臣服与大唐了,不敢再有半分作乱的念想,但是却又都在暗地里刺探流星连弩和炸弹的制作之法。

不过大唐对武器的管控格外森严,制作武器的军器监及所属的弩坊署、甲坊署,以及掌管武器卫尉寺等衙署管理甚严,一直都有士兵把守,工匠都是层层筛选的,图纸以及关键部位的制作只有几个别人知道,所以想要刺探实属不易。

吏员上前表明了政事堂官吏的身份,求见署令杨弓举。

守卫见是政事堂来的吏员,连忙说道:“署令大人到旁边的织户家中去了...”

“去织户家了?”吏员有些不可思议,怎么说杨弓举也是从五品上的朝散大夫,又得圣上信任,兼着弩坊署的署令,怎么往地位低下的织户家中去呢。

“带我去找他...刘相公也找他...”吏员一脸严肃的吩咐道,别看吏员只是小吏,但是官威可不小。

负责守卫弩坊署的队正不敢得罪吏员,只好找了一个守卫让他带着吏员去寻杨弓举。

守卫带着吏员找了好几家,总算在一个叫丁三的织户家中找到杨弓举。

此时的杨弓举正埋着头帮着丁三家改造织布机,旁边站着一男一女在帮忙。

看起来像是这家的主人丁三和他的娘子。

大唐时候的阶级还是比较分明的,对于这样身份低微的织户,政事堂出身的吏员并没有太在意。

只是一撇之下,先看到了丁三的娘子,虽然穿着朴素,但是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皙,面容姣好,倒是让吏员眼前一亮。

吏员又不自主的打量了一下丁三,却见丁三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汉子,长得尖嘴猴腮,眼睛扒拉着,显得甚是猥琐。

吏员顿时皱起了眉头,那么漂亮的女人怎么嫁给了一个猥琐的矮冬瓜,还是个织户。

但是这个年代只要有钱,倒是也能娶个好娘子的,或许这个织户家中有钱也未可知。

吏员见了杨弓举还在摆弄织布机,便走到跟前,先是亮出了政事堂的令牌表明身份,然后拱手施礼,十分客气的说道:“杨大人,可算找到你了...我是政事堂当差的,刘相公命我前来请你前去议事堂一趟...”

唐人习惯于称呼宰辅为相公,杨弓举听闻是刘祎之有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