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动了胎气(1 / 2)

突厥北牙位于草原腹地,离着大唐的洛阳几千里,十分遥远。

即便是离着突厥和大唐的边境也很远,粮草运输着实不易。

好在敬晖、陈子昂、张柬之等人已经带着大军返回洛阳。

北牙只剩下了五万唐军驻守,之前运来的粮食还有些富余。

但是北牙就是草原上的孤城,现在,草原上的部落为了抢夺突厥人的领地和地盘正在殊死搏杀。

唐军暂且采取的是坐山观虎斗的态势,任由他们拼杀,反正消耗的都是草原上的部族。

但是唐军也不得不防,保不齐就有别有用心的部落想要占领北牙。

若是战事一开,唐军的粮道就危险了,北牙的粮草自然也会成为大问题。

而且,现在突厥所剩多是妇孺老幼,无生产力很低,牛羊牲畜又多被其他部族所夺,从现在看下去,突厥生存困难以后还不免再借,这就是是个无底洞啊!

所以面对猗娜的请求,崔智聅也有些为难。

到底是给还是不给?临来之前唐军诸将各执一词,也没有议论出一个所以然来。

虽然已经猜到了猗娜叫他们前来是为了借粮草,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崔智聅看了看骆宾王,不停地给骆宾王使着眼色。

论行军打仗,冲锋陷阵,崔智聅不怵。

但是论如何处理这些棘手的事情,崔智聅自认为才智不及骆宾王。

骆宾王以前跟在李旦身边,在制作炸弹的过程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对李旦的处事风格,思维方式比较熟悉,现在崔智聅将难题抛给了他,骆宾王只得将自己想做是李旦,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处理,思考了一会,说道:“给...但是唐军粮草也不多,也只能给这一次...”

骆宾王没有驳回猗娜的面子,所以答应了给突厥人一些,但是又委婉的表达了唐军以后不会再借粮草的意思。

听话听音,猗娜自然也听出了骆宾王话语之中的意思。

“不过,若是娘娘自己有粮食或是其他方面的需要,尽管向我们提及,我们义不容辞...”骆宾王见到骆宾王即将临盆,还这么辛苦的关心突厥之事,也不免肃然起敬,又补了一句。

猗娜点了点头,道了声谢谢。

...

等到崔智聅等人走后,侍女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封信。

“公主...洛阳来信...”

猗娜甚至都不用看,就知道是李旦写来的。

李旦这段时间已经给猗娜写了很多信,但是猗娜并没有打开去看。

也没有回信给李旦,既没有叙衷肠,也没有责问李旦为什么要对突厥如此心狠。

许是哀莫大于心死,对李旦失望了。

猗娜犹豫了一会,这个时候的她心里上是有些脆弱的,也很想看看李旦说了什么,但是她又不得不面对突厥的苦难都是因李旦而来,她担心一旦看了李旦的信之后会控制不住自己对李旦的感情,所以便痛下决心索性不看。

猗娜又不想在族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于是强压着自己的感情说道:“放到盒子里去吧...”

只要是李旦来的信,猗娜都没有拆开,而是命人将信件全部都放到了一个盒子之中,保存了起来。

侍女熟练的打开盒子,看了一下里面的信件,发现之前放的信件都没有还原封没动的躺在那里,便又将新来的信件放在了上面。

“派出去的信使回来了么?”猗娜收拾了一下心情问道。

“还没有...”侍女连忙盖上盒子,转身回道。

猗娜所问,是她派往突骑施的信使。

突骑施是西突厥的别部,和猗娜所在的后突厥是一个祖宗的。

言语、生活习惯大体一致,血脉上是亲近的。

现在这个时候,猗娜也只能选择更加亲近的突骑施作为依靠了。

听闻突骑施没有回信,猗娜的眉头随即深陷了起来,脸上泛起了一丝忧虑。

一个女人扛着一个穷途末路的部落在艰难前行,特别是现在突厥危难之际,也是着实不易。

即便是暂时从大唐那里借到了粮草,也不是长久之计。

还要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生存才行。

在这一片草原上,突厥已经称霸了上百年了,周围的部族全都被他们奴役过,现在突厥倒台,这些被压迫多年的不足恨不得生吃了突厥了。

所以突厥现在是处境唯艰,令猗娜惆怅不已...

可汗大帐之内,猗娜踱着步子,思索着该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猗娜忽然感觉腹部有些下坠...肚子开始疼了起来...

“咦...”猗娜叫了一声,随即身子一晃险些跌倒...豆大的汗珠立即从额头渗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