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移宫(1 / 2)

流民都不愿意往营州去,更别说是普通民众了。

那就只有强制让部分犯人和流放之人前去营州,元正之后,刑部便将这些人汇聚在了一起,等到天气开始转暖,便统一押往营州。

大唐早期对待毕竟部落的政策,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在边境设立羁縻州。

营州便是大唐的羁縻州,大唐对待北部的羁縻州政策是“因俗而治,以夷制夷”,

说白了还是让他们的首领和酋长管理自己下属的臣民,下属的郡县则是以部落为单位,让他们的部族酋长分领。

大唐既任命地方的官职,又任命当地的酋长为官,实行的是流官治其土,土官治其民的双重统治。

想通过给于这些羁縻州足够的自主权和怀柔政策,给了这些地方民族非常多的独立自主性,保留他们的很多权力。

如此一来,大唐也多一些时间和精力休养生息,毕竟从隋末的战乱中走来,整个国家也需要恢复。

后来大唐逐渐强盛,又在羁縻州的基础上设立了都护府,这些羁縻州内的部族在大唐征服高句丽的过程中也曾出兵相助,倒也是帮了不少忙。

在羁縻州内,大唐是可以名正言顺的驻军,但是大唐并没有大规模的派遣官员参与部落的治理,这便造成了酋长权力过重,随着大唐国力变化,或者大唐官员的治理不当,容易造成反叛。

这也是北疆部族经常叛乱的原因,就像上一次的契丹作乱。

便是之前的营州都督赵文翙,由于治理不当而引起的契丹等部落起兵造反。

李旦也看出了这个弊端,也吸取赵文翙治理失当而导致自己被杀,契丹叛乱的经验。

除了迁入一部分人去营州,还要派遣一些有能力的人去地理营州,

以前是因为大唐的国力不够,现在大唐已经经过了四代人发展,国力大涨,所以李旦也有了一些底气,彻底把治理权拿回来,不能将权力再放给当地的酋首。

曹仁师虽是营州都督,但是大唐的都督多是掌管兵权,若是战时,都督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平日里一般都是负责军队的后勤,地方的治安,以及管理当地民户的责任,治理地方政务还是要靠着长史。

营州都督曹仁师、副都督张玄遇等人都是军旅出身的粗人,是李旦一手提拔起来的,行军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对待治理地方还是缺乏经验。

而之前朝廷派驻在营州的地方官员,李尽忠起兵作乱之时,多已经随着赵文翙一同被杀害了。

当前,李旦面临的便是选择几位有能力的官员前往营州。

之前挑选的一批人,像狄仁杰、姚崇都已经拜了相,即便是宋璟、张柬之也都在朝中委以重任了。

李旦对其他官员也不是太熟悉,而且自己身边值得信赖的人,也不能随意派出,只能另选贤能。

好在大唐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到了这个时代,能人辈出,李旦不用担心无人可用,还有很多仕人怀才不遇缺乏机会呢。

所以李旦要重新遴选一批能人志士,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李旦首先想到了加开科举,但是加开科举的话,从发布公告到,真是开考,时间太长,而且科举选上来的进士们,也没有理政经验,并不能马上委以重任。

所以李旦便想着从现有官员之中挑选一些可用之人。

想到此处,李旦便立即对高延福说道:“你去通知政事堂,让他们颁下朕的旨意,让官员们自荐,看谁愿意前往营州任职,让他们赴京参加选调,只要能选上,朕将委以重任。”

高延福领命而去。

...

又过了些日子,天气彻底暖和了起来,刑部已经派员将犯人们押往营州。

李旦则又去了集仙殿。

这一次,李旦去的目的是要将武则天移出太初宫,前往上阳宫。

现在一切已经安定了下来,也没有必要一直将武则天困在狭小的迎仙宫内。

而且因为要看守武则天,迎仙宫要有一批士兵日夜把守虽然李旦也让范云仙从内侍省安排宦官一同值守。

但是现在天气暖和了,人心思春,宫里一直有大批男人存在,又有一大群长期住在宫里的妙龄女子,有些事是难以防得住的。

而且自己还有好几个妃嫔,若是不巧给自己带了绿帽子,那...可就难堪了!

有辱皇家颜面不说,自己心里也不爽啊!

有些事还是要注意的好!

“母亲,迎仙宫太过狭小,上阳宫里面地方甚大,假山竹林,小桥曲水,廊庭花海,亭台楼榭...还有你最爱登高的观风殿...你去了那里也能住着舒适一些...”李旦笑着说道。

“想把我撵出宫就明说,不用找那么多的借口...”武则天本着脸没好气的说道。

“看你说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