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威望顶起来(1 / 2)

李尽忠手下最值得信任的几员大将,李楷固、洛务整竟然都已经投降大唐。

而孙万荣本以为胜券在握,引诱唐军之时,与李尽忠分兵行事,已经提前带着一少部分士兵从别路回去营州了。

黄獐谷两侧,一边是张玄遇,一边是曹仁师,正在往谷中逼来。

李尽忠自知在劫难逃,于是仰天长啸,然后叹了一口气,自我嘲讽道:“李尽忠啊李尽忠!亏你还自认为智比卧龙凤雏,还想在此伏击唐军,没想到却被唐军伏击了...真是自掘坟墓啊!”

李尽忠自知即便是投降,也难逃一死,于是握紧手中的刀,决定跟唐军血战到底。

“契丹部众们,与唐军拼了...”李尽忠大喊一声。

“与唐军拼了...”契丹部众三三两两的喊着,显然是充满了恐惧。

守在李尽忠身边的都是他最忠实的部众,李尽忠只要不死,他们就会陪着他战到最后,但是他们从内心而言也想求生。

李尽忠望着手下所剩无几的契丹兵,他们灰头土脸、个个带伤,有些于心不忍,这可都是契丹最好的儿郎啊!

李尽忠不忍部众全部死在这里,突然做出了决定,说道:“部族们!我死后,你们就投降唐军吧,为契丹保留一些血脉...”

说完便将刀插进了自己的胸口。

李尽忠一死,部众们便丢了武器,跪在地上向唐军投降。

黄獐谷一战,契丹兵力损失大半,原本就只有五万左右的兵力,现在还剩下不到两万,而且大都受了伤,投降了唐军。

曹仁师命麻仁节带着一万唐军收下了契丹人的武器,并将他们押往檀州。

然后写了一封捷报,割下了李尽忠头颅一起火速送往洛阳。

做完这一切,曹仁师又叫来张玄遇、张九节,拿出了李旦的信件。

“豫王真乃神人也,李尽忠的所有行动都被豫王料中...”曹仁师等人一番称赞。

“接下来还按照豫王所言,大家各自行动...”

曹仁师、张玄遇、张九节各自点起兵马直奔契丹老巢营州方向奔去。

孙万荣回到了营州许久,却未见李尽忠回到营州,也为听到任何消息传来。

孙万荣顿时皱起了眉头,心知大事不妙。

连忙命人把老弱妇女、器仗资财都转移到了柳城西面的新城。

一边派人去黄獐谷打听消息,一边然后尽遣契丹以及奚人之兵,倒也凑出了两三万人,前往黄獐谷救援。

刚出营州未久,便听闻李尽忠已死在了黄獐谷,李楷固与洛务整投降了唐军。

孙万荣又悲又怒,势要为李尽忠复仇。

没行多远便遇上了曹仁师的大军,两下里混战在了一起。

两军旗鼓相当,杀得难解难分,天昏地暗。

就在此时,后方突然传来消息,唐军副将张玄遇率兵将新城之中的契丹老弱妇女、器仗资财全都劫掠而走。

契丹士兵听闻了新城被端的消息,甚是汹惧,军心大乱。

奚人这时候也是落井下石,趁机反叛。

曹仁师从正面攻打孙万荣,奚人从侧后方攻打孙万荣。

孙万荣哪里还能抵挡的住,契丹惨败。

孙万荣心知大势已去,连忙率轻骑数千冲出重围,向东面逃跑。

曹仁师见孙万荣逃走,并未追赶,而是收拾了契丹残军,又接受了奚人的投降,便率军进了营州城,出榜安抚百姓,又派出兵马将被契丹攻占的州县全都夺回。

孙万荣一路狂奔,已是人饥马乏,见唐军未曾追赶,心中稍安,恰巧前面有一处湖泊,便纷纷跳下马来,奔入湖中饮水。

就在此时,一阵喊杀声从湖边的芦苇丛中响起。

张九节的伏兵突然杀出,契丹人还未来得及登上岸来,便被唐军射死在了湖中。

孙万荣被逼上了绝路,勉强拼杀一阵,也被杀死在湖边。

张九节命人割下他的首级急忙送去了洛阳。

李尽忠自作乱到被平息,前后只有半个月时间。

朝廷甚至都没有动用南衙的禁军,便灭了李尽忠和孙万荣。

...

契丹叛乱后,迅速攻下了许多城池,声势颇大,整个洛阳的百姓们都是义愤填膺,十分愤怒。

百姓以及朝野上下都在看着李旦会如何应对,如何调兵遣将。

自然也会拿他与武则天的应对手段相比较。

武则天的军事才能虽然差,但是调兵遣将应对还是很及时的。

只是等了大半个月也未见李旦做出布置,百姓们十分不解,对李旦也是颇有微词。

甚至都认为李旦是个不合格的监国者,能力不行。

只是今日,突然传来唐军在西硖石的黄獐谷大破契丹,李尽忠兵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