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关键人物薛绍(1 / 2)

翌日,武承嗣便找到了丘神勣,他们本就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在武承嗣的指使下,丘神勣花了数日时间,将薛顗谋反的线索又牵扯到了薛绍的头上,刑讯逼供薛顗的家人做了口供,并且从薛顗府上搜寻出了很多证据,当然都是伪造的。

在听闻薛绍被牵连之后,太平公主并没有放在心上。

太平公主与薛绍十分恩爱,一直生活在公主府上,薛绍的一举一动都被太平公主看在眼中。

若是薛绍真的与薛顗勾结谋反,太平公主岂能一点看不出来,这就是明显的诬陷,她相信母亲能分辨的清楚。

退一万步讲,即便薛绍受了牵连,太平公主自认深得母亲恩宠,母亲也不会置自己的感情不顾,而真的对薛绍怎么样,大不了就是革职褫爵而已,过不了多久,自己再求求情,便又会官复原职。

丘神勣再牛逼,也不敢亲自去捉拿薛绍,不仅因为薛绍有太平公主罩着,还因为他是右武卫将军兼着千骑的首领,手里掌握着军队,特别是千骑,都是薛绍从南衙十六卫之中挑选的精锐之士,对薛绍忠心耿耿,言之即从。

丘神勣只能将搜集来的证据以及有些人的口供上奏武则天,有武则天来定夺,希望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将薛绍处死。

但是奏表递上去之后,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波澜,让丘神勣很意外。

丘神勣认为可能是武则天忙于登基,还未来得及的过问,或者是太平公主已经求情了,所以也不敢催促询问。

殊不知,他的这个奏表根本就没能到达武则天的手中。

而是出现在了一个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人手中,正是豫王李旦。

李旦一直隐而未发,在等关键人物,这个人便是薛绍。

薛绍身为南衙禁军的右武卫将军,虽然很重要,但是李旦看中的却是他手中的千骑。

千骑与羽林军共同守护太初宫。

但是千骑乃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全是骑兵,作战勇猛,机动性强,步兵根本难以招架。

这是一只十分强悍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若是李旦带着羽林军冲击皇宫之时,千骑必然迅速前来抵御,李旦的羽林军并不一定是千骑的对手。

而且发动政变夺权,讲究的是出其不意,兵贵神速。

如此一来,即便李旦到时候打得过千骑,但是必将丧失了先机。

千牛卫,以及那些南衙忠于武则天的十六卫禁军将领们,必将带兵来援。

以李旦拉拢的羽林军,根本不是禁军的对手。

到那时,政变必败。

所以在李旦安排了敬晖和桓彦范进了羽林军之后,就一直伺机要拉拢薛绍,从而争取到千骑的支持。

但是薛绍平日里受到武则天的恩惠颇多,若是没有一个绝对合适的理由,薛绍并不易被拉拢。

李旦虽然被囚在府上,却一直关注着薛绍,等待时机。

他虽然不知道武承嗣耍阴谋诡计,看上了太平公主,从而要害死薛绍。

但是他知道历史上的薛绍,是被牵连进了长兄薛顗的谋反案,被武则天杖责一百,活活饿死狱中的。

所以,当薛顗的谋反刚一发生,李旦便猜到酷吏丘神勣会将谋反案往薛绍身上牵扯,再构陷他,害死他。

于是,李旦暗中命韦团儿和范云仙关注着酷吏丘神勣上奏的折子,若是看到陷害薛绍的折子,一定要偷偷转移出来,送给自己。

韦团儿是宠婢,一般情况下是接触不到奏折的,只有在伺候武则天的时候才能听武则天和上官婉儿谈论一些奏折的内容,从而获得一些消息。

但是李旦要的是,奏折不能送至武则天的面前,不然的话,以武则天现在的心性,一定不会放过薛绍。

好在还有内常侍范云仙,朝臣们上奏的奏折,都是范云仙带着宦官送至武成殿的。

范云仙便利用内常侍的身份,每日安排运送奏折的宦官都是他的亲信。

所以丘神勣每日上奏的奏折,内容都会被范云仙看到。

丘神勣的那本诬陷薛绍的奏折刚送到宫中,便被范云仙所发现,偷偷藏了起来,找了时机让高延福传想办法传给了李旦。

李旦得了丘神勣的奏折,如获至宝,十分高兴的说道:“有了丘神勣的奏本,政变成矣...”

傍晚时分,看守豫王府的禁军开始换班。

散了值的禁军将士们十分开心,因为豫王府的司马袁恕己又犒劳了大家一些钱财,所以他们急切的想找一家酒肆去饮酒吃肉去。

队伍快速的行动,队尾的两个小兵走着走着却闪进了一处民宅。

两个小兵不是别人正是李旦与崔必安,替代了其中的两人出了府。

民宅内也有两人,分别是弩坊署的监作杨弓举和儿子杨青阳。

“王爷,衣服已经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