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来时好好的,回不去了(1 / 2)

被打后的薛怀义果然老实了几天,每日在府上养伤。

他在武则天的影响下,倒也学会了思考问题。

为什么李旦那日要以买药的名义将其骗至西市?

而后来就遇上了千金公主府上的侍女媚川?

这些事真的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若是巧合就罢了,若是李旦有意为之,那李旦岂不早已洞察到了这一切。

薛怀义不禁打了个冷颤,不敢再去想。

好在薛怀义很快就不再去想了,因为找到了一件正事来做,那就是去敕修白马寺。

要说这薛怀义倒也不是什么能耐都没有,卖药是他为了生存,他的爱好则是搞建筑设计。

以前身为市井无赖的时候,没这个条件,也没没人理会他。

现在有了武则天赋予的机会,又有工部诸位匠师相助,薛怀义总算有了施展的机会。

历史上的他先后监修过白马寺、明堂(万象神宫)等建筑,气势雄伟,高大壮丽。

也设计出过可以从地下升起的机关,用来升起酷似武则天的大佛像,讨武则天的欢心,倒也是巧夺天工,设计精妙。

对于薛怀义,武则天倒也是人尽其用了。

武则天并没有去责罚李旦,但是却以窦爱妃生产、突厥边患已平为由,将李旦暂且留在了洛阳。

这一点倒是出乎了李旦的意外。

事出反常必有妖,武则天不会平白无故的这样做,只是李旦一时猜不到武则天的心思。

但是,朝野上下却在传言,是李旦暴打了薛怀义引起了武则天的震怒,武则天才借故扣下了李旦。

但是李旦知道,武则天是个老练的政治家,在她的心里,顶多将薛怀义视作一个玩物。

武则天才不会傻到为了一件玩物而惩处自己的亲儿子,一个颇具威望的领军亲王。

武则天现在还护着薛怀义,是因为这件玩物她暂且还没有玩够而已。

而李旦也意识到,安北大都护府他可能已经回不去了。

哎…来时好好的,回不去了!

好在,临来之前,他已经布置好了,备足了粮食。

那就是今冬突厥会遇上百年不遇的大雪,到时候牛羊冻死无数,粮食也没有了。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生存是第一要务。

若是没有生存的压力,他们也不想冒着生命的危险天天劫掠大唐边境,跟大唐军民打仗。

但是游牧民族又不善农耕,除了养牛羊以外,也没有太多的食物来源。

粮食匮乏、生活物资也匮乏,所以只能过着与祖祖辈辈一样的生活。

平日里放羊,赶上天灾人祸,便只能向大唐来抢夺资源。

大雪导致突厥人没有了食物,那就只有南下掠夺,即使是对着狼头纛发过誓也没有用,毕竟族人们也要生存。

李旦未雨绸缪,已经收获了足够的粮食,又提前从幽、燕、丰、朔等地调拨了一批粮草打算在下雪前送至突厥各部,帮他们度过寒冬。

这样一来,北疆便不会有大的动荡,突厥人也不会再复叛。

李旦派人去北疆,将自己可能回不去的消息告诉崔智聅、骆宾王、陈子昂,让他们按照制定的帮助计划,提前准备,又让安金藏带着薛楚儿回洛阳。

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阿史那猗娜,一方面做好应对寒冬的准备,一方面告诉她,自己回不了安北大都护府了,让她以后多多保重。

做完诸事,李旦倒也乐得清闲。

豫王府的事情,李旦不用多问,后院有刘爱妃,其他大小诸事皆由长史王德真处理。

王德真的能力自不用说,以前做过宰相,处理过朝政,治理过国家。

王德真治一国尚且不乱,掌管豫王府自然不在话下。

李旦又听刘爱妃说,当王德真听闻李旦在小青山坠崖而亡的时候,十分悲伤,神情落寞。

后来李旦大破突厥,平息了突厥之患的消息传来,一向不苟言笑的王长史少有的露出了笑意。

还有其他的消息显示,武则天曾找过王长史谈过,欲再用其为宰相。

但是王德真又拒绝了,还是选择了留在豫王府。

李旦也不知道王德真为什么放着宰辅不做,非得留在豫王府做个长史,这到底是何意?令李旦也摸不着头脑。

但是无论如何,王德真尽心尽力的呆在豫王府做事,依然令李旦十分感动。

所以这一次回到洛阳,李旦抽了个时间,打算约来曾经的豫王府司马刘祎之一起叙叙旧。

刘祎之是武则天当年遴选的北门学士,为了武则天著过很多书、出过不少主意,算是武则天的信得过的人。

此时刘祎之已经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做到了宰相。

时军国多事,所有诏敕,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