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起步(1 / 3)

短短半月,霍芸书便与宋楚彦将宋家茶铺上上下下整顿了一遍。

从茶叶品种、价格、包装,到茶田管理、店铺经营、顾客服务,他们都事无巨细地安排检查过去。

霍芸书还亲自为宋家茶叶盒题字,画了新的装饰画。

“宋氏茶庄”四字,清秀俊逸而不失笔劲。

背后是令溪的景致。

天青如玉,衔水环山,别有一番清韵。

在看见宋家马厩里有几匹马时,霍芸书还向宋楚彦提议,“太太鲜少出门。这些马养在府中,也不常有派得上用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向令溪县的百姓提供外送服务,赚一点跑腿费。”

宋楚彦很认可她的提议,立马吩咐下人照办。

而霍芸书从前在家中耳濡目染,也渐渐地学了做点心的本事。

有一回,她偶然把一家铺子剩下来的茶叶煮水和面,蒸出来的桂花糕还颇有一番清新爽口的滋味。

这给了她灵感。

她便请了几位糕点师傅来,让他们尝试着做几款点心来尽可能发挥宋家茶叶的特长。

几位师傅在宋家膳堂里不分昼夜地钻研了几天,终于为宋夫人端来了七样糕点。

这七样,几乎把宋家不同种类的茶都囊括了进去。

宋夫人尝完,脸上依旧是淡淡的微笑,随口说着“你们做得很好”。

不冷不热的夸赞,仿佛是出于客套。

但实际上,她只是努力压制住了心中的慨叹。

她不敢表露出太多的赞美,怕霍芸书借此会蹬鼻子上脸。

可这些日子,霍芸书表现出的认真负责,已让她刮目相看了。

这真是那个贱货养出来的女儿?宋夫人不由得想。

霍芸书也不介意她话语的冷淡。

毕竟,宋夫人评价如何,对她而言并无太多影响。

因为她对自己的计划有信心。

有一位糕点师傅,从前是在西域做买卖的。瓷器、丝绸、奶制品,他都折腾过。

一次,他特意带了些家中存下的奶酪,分给宋家的几位主人尝。

看见这些奶酪,霍芸书灵机一动,在师傅的指点下亲手做了红茶奶糕和茶酥。

当时,她让宋家的每个人尝了一遍这两款点心。

每个人都赞不绝口。这让霍芸书喜出望外。

那位师傅便利用从前的关系,给宋家进了一批奶酪。

不久,这两款点心就上了市,而后立刻风靡了令溪。

白日里,宋家的铺子门前,买点心的人总是排满长队。

霍芸书还用“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别出心裁地为宋家点心设计了四种的包装纸盒。

她说,“梅兰竹菊,是文人书画里纯洁坚贞的象征。这也会在无形间给百姓一种印象,宋家茶庄,是信得过的。”

宋楚彦望着她笑,点了一下头。

这些日子以来,他不知道自己有多敬佩这个姑娘。

宋家茶庄,就这样在霍芸书的主持下,渐渐步入了正轨。

有一日,阿和听闻宋家铺子的点心很火,便订了两盒带回来,要给王爷尝尝。

在陆延均就藩令溪以后,阿和也离开重华殿,跟着他一同过来了。

彼时,陆延均正在府中翻着有关这些年令溪县税收的材料。

阿和在门外敲了敲门,推门而入,恭敬道,“王爷,奴才带了两盒宋家铺子的新品,给您尝尝。”

陆延均头也不抬,“放那儿吧。”

阿和点点头,走去将盒子放到一旁的桌上,又道,“对了,有官员来问,那减税的政策,要持续多久?”

“怎么?他们不乐意?”

“减税的确能减轻百姓压力。只是……减农业税也就罢了,他们不太理解,王爷为何商业税也减了这么多。那些商人,一个个投机取巧,四处钻营惯了。这赚的钱多了,歪心思也多,不利于社会稳定呢。”

“无妨。先扶持起来,再管理不迟。”陆延均淡淡地答。

毕竟宋家衰落,对芸书也不是好事。

放宽点税收,又如何?

更何况,芸书也不是那钻营之人。令溪有她经营起来的宋家,也是福气。

“王爷……可这每年的税收数额,都是有任务的。这一年完不成,他们也怕自己掉乌纱帽呢!”

“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陆延均神色自如,平静地掷下几字。

如此,阿和也不好说什么了。

他行了个礼,就要走。

然而,在离开书房前,阿和又提了一句,“听人家说,这是宋家的那个小姐做的呢。那宋小姐也真有本事,有才华不说,做点心的手艺也不赖呢。”

阿和知道宋芸书就是霍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