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另辟蹊径,拥立之功(1 / 2)

三朝五门,殿宇森森,林远走出很远,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这九重宫阙。

夜色里的紫微宫巍峨耸立,纵使隔着重重宫门,依旧可以看到那气势万千的通天宫。

这几年,督建天堂 、兴建天枢、重修明堂,对这紫微宫城,林远是再熟悉不过了。

可是此时的紫微宫在他眼里,陡然生出一种神秘肃穆之感……

浓浓夜色里,历史的面目也变的隐约而模糊,他虽知道结局,却猜不到过程……

说起来,除了例行朝见,他已经很久没有主动踏入皇宫了。

自从征讨契丹失利,他请旨去修缮龙门佛窟,就和这紫薇宫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虽然当时陛下并没有怪罪他,还说仙蕙初来乍到,让他多去公主苑走动,可他还是主动远离了公主苑。

终究,他心里还记挂着远在西域的牡丹,无法和李仙蕙过于亲近。

对于李仙蕙,他是能躲就躲。

何况,当年接回李仙蕙后,武则天并没急着他们奉旨成婚,林远就隐约觉察到了圣意的变动。

听薛崇简说,这些日子,武延基经常去公主苑找李仙蕙,两人相谈甚欢——果然,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内。

没办法, 虽然他提早拿到了历史的剧本,但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很多事情还是身不由己。

对于之前陛下的赐婚,他不能抗旨不遵,但尽量拖延,等它慢慢发生变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么一来,等到对方主动悔婚的时候,在武则天和李显的心中,或许还会觉得亏欠于他……

这也是林远一直以来的筹谋算计。

今日,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庐陵王李显回来了。

而且,是由他薛林远亲自护送回京。

虽然这李显是个既软弱又短命的皇帝,可他是林远目前能抓住的唯一的政治筹码。

为了这一天,为了这一刻,林远一直在默默等待。

他知道前段日子,文武百官为了太子人选吵得不可开交,不少人都在精打细算着自己的小盘算。

就连五郎、六郎都参与了进来,想为自己的以后捞取政治资本。

林远通晓历史,自然知道武则天立储的心意,也知道最终的人选。

不过他年纪尚轻,资历也浅,国储这么大的事情,都是那些元老大臣们才有资格讨论的,哪里轮得到他来说三道四。

再者,陛下那么多疑,一言不慎就会惹祸上身,林远自然不会主动凑上前去。

但是,这么关键的站队时刻,拥立之功还是要有的。

算算日子,离召回李显的日子似乎不远了,所以,林远决定另辟蹊径。

他要在这个时候,让武则天看到自己。

就在一周之前,薛林远向武则天呈报了庐陵王生病的消息。

自从那年林远受了武三思的指派去过房龄,如今每年去房龄例行巡查的任务都是林远在执行。

平日里,线人从房龄传回的消息,大事直接呈报圣上,无关紧要的小事就都汇到了林远这里。

所以,他呈报庐陵王的消息也算情理之中。

其实庐陵王那边并无什么异样,只是前几天稍感风寒,但林远知道这是一个契机。

眼下武则天已经动了接回李显的心思,只差一个借口了。

果然,武则天一听李显病了,显出了前所未有的关心。

这可是她前思后想、万千思量才定下的太子人选,千万不能出任何意外……

不过,林远在此时汇报这个消息,定然也是别有用心,武则天看了看林远,倒是很欣赏他的胆量和谋略。

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比那些日日在她耳边聒噪的老臣们通透多了。

既如此,那就让他把庐陵王接回来吧。

其实,武则天原本是想让武延基去接的。

这么大的恩情,她还是想要给武家留着的,以后也好借此缓和李武两家的关系。

但是想到执拗的武承嗣,庸碌的武延基,武则天还是放心不下。

万一武延基把消息透漏给了他父亲,那武承嗣定然接受不了,再动了什么歪心思,把显儿谋害了怎么办?

思来想去,还是林远最为合适。

首先,婚约未变,林远目前还是仙蕙公主未来的夫婿,又有太平公主的关系,他定然会全力保护显儿的周全。

再者,林远这几年没少去房龄,对那边的情形和路上的状况都比较了解。他年轻力胜,办事稳妥,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就这样,林远奉了密旨,只带了两名大内高手护卫,悄悄前往房龄……

为防路上有什么意外,接回李显的消息是绝密的,谁都不准说出去。

还好,因为行事周密,这一路平安顺利,并没有遇到任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