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叫长卿?好!好名字(1 / 1)

宫殿的宏伟大门缓缓打开,一群精心挑选的考生鱼贯而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才得以参加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他们身穿华丽的汉服,脸上带着紧张又期待的表情。

宫殿内,金碧辉煌的装饰映衬着庄严的气氛。子衿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旁边是满面红光的朝廷大臣和一帮紧张兮兮的评卷官。这已是子衿登基后的第二年,此时正在举行三年一次的殿试。

殿试并非只是展示学问。它更是一场考验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考试。有些考生可能会因为紧张而表现不佳,或者在回答问题时出现失误。

子衿是耐不住寂寞的,坐在龙椅上开始观察各位考生。有一位考生头发略显苍白,但眼神坚定,写下论述如才思泉涌,虽然写作过程中偶尔有些犹豫和停顿,但他依然表现出极高的学问和聪明才智。(这一定是个很厉害的老头儿)子衿看着他,微微点头。

突然,子衿的眼睛被一个考生狠狠抓住,他身材瘦高,面容娇好,浑身透露出清冷的气质,妥妥美男子一枚,子衿定定的看了他一会儿,忽然觉得不好意思,别过头去,又悄悄转回来。

殿试结束后,子衿悄悄拉了拉旁边皇叔的衣角:“皇叔,第二排最右边坐的考生叫什么呀?”皇叔睥睨,弹他的脑袋:“点名的时候你又没听(ー_ー)!!……他叫陈长卿,是个孤儿 ,没什么背景,举荐的人都是被他的文章打动的。”“哇,那他好厉害,出身平凡却能一路杀到殿试!”子衿对那个人又多了几分敬佩。

殿试试卷先由读卷官代劳。殿试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用誊录。清代乡试与会试,均采取试卷誊录制度,而殿试试卷为考生亲笔。日暮交卷后,经糊名弥封后收存。至阅卷日,分别交予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再从中选出“○”最多之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及另七人名次。其余二三甲名次,一般由读卷官根据所得五种记号,依次排定。最后由填榜官填写。

子衿左右翻看这十本佳卷,选出了最好的3本,再选出了最好的两本,这时犯了难,总看不出哪本更好,因为这两本得“○”是一样多。“皇叔!你快来看看,这两个那个更好呀?”长孙荣德一直坐在旁边,他早就知道这小子指定会犯难┐(´-`)┌。这两份卷确实不分伯仲,正当皇叔纠结之时,小皇帝提出一个好方法:“皇叔,这个的字体更秀丽,就选这个怎么样?”(这个字这么好看,会不会是长卿写的)

长孙荣德又看了看那份试卷,他的治国理念跟自己到是不谋而合,又瞥见小皇帝期待的眼神,一眼就看出来他什么心思,“好,就这个吧!”确定状元后,子衿迫不及待的撕开密封纸,看到隐隐约约的长卿二字,小皇帝心中雀跃了一下,。

殿试结束之翌日清晨,小皇帝依例单独召见前十名新科进士,期间对长卿关怀备至:“你叫长卿?好!好名字……”,问了很多问题,长卿一一礼貌的回答。其他人一看就知道这估计就是今科状元了,见面结束纷纷围住陈长卿,道喜的,想交朋友的,陈长卿摇摇头,平静的说:“诸位,结果还没出来,谁是状元还不一定。”然后转身离去。此时一位白发少年站在一旁睥睨他们:“就是,谁是状元还不一定!哼!”然后扭头走了。

次日清晨,填榜官填写好榜文,所用黄纸为表里二层,称为“金榜”,有大小之分。小金榜交奏事处,存于大内;大金榜则钤满汉文“皇帝之宝”玉玺,张挂于长乐(首都)左门外,以昭告天下,咸使知闻。

果不其然,状元是陈长卿,而慕容富则是榜眼,至于其他人就不重要啦。陈长卿得知状元是自己,嘴角闪过一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