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将计就计(2 / 2)

全部撤回关内。位于东线的兵马即日启程,北线的兵马要在十月中旬入关。而最后守备辽州各郡县的驻军,负责护送辽州官员富绅最后启程。”

刘轶枭摇摇头,“而且之所以如此要事未找我商议,是因为此事听说是由陛下亲自定夺。而且,”刘轶枭拿出公文指给李景祯看,“上面还有陛下的印信。所以撤军势在必行了。届时还请殿下莫要手下留情,哪怕念在咱们俩以叔侄相称,还请保全刘某名节!”

刘轶枭说完正要起身告辞,却被李景祯叫住:“刘叔叔勿忧,此事疑点重重,尚未尘埃落定。”

李景祯仔细分析:“父皇好大喜功,怎会轻易放弃辽州?更何况镇北关距离永安城只有二百余里,若是没有辽州缓冲,一旦情况危急,朝廷甚至没有时间调动兵马反制。所以父皇绝不会做出如此冒失的决定。”

刘轶枭仔细一想,点头赞同,“确实如此,如此计策确实不像陛下所为。那这天子印信该如何解释?”

闻言,李景祯低声道:“我曾派人前往都城搜集传闻。据说自从太子监国以来,父皇越来越少在人前露面,而尤其最近一个月,朝中几乎无人见过父皇。虽然父皇指定我大哥监国,但因为实际上并未正式册封太子,他这监国本就不合礼法。只是大哥在朝中经营多年,朝堂上基本全是太子党,所以无人指摘。我恐现在大哥是软禁了父皇,又控制了朝中大臣,以此假借父皇之名令您撤兵啊!”

“可有证据?”刘轶枭还是将信将疑。

李景祯摇摇头,“此地毕竟离永安城太远,我也没有更多证据。但依愚侄之见,放弃辽州一事,连作为开国重臣、父皇挚友、又是辽州将军的您的意见都不曾听取,足以证明此章定非陛下本意所为。”

说完,李景祯见刘轶枭沉默不语,又趁热打铁:“父皇既然将此地托付于您,怎么可能将如此要事还瞒着叔叔?只怕是大哥窃据父皇权柄,想让叔叔铸成大错啊!一旦弃受此地,匈族必乘机而入,若是再等到李元毅登上大位,自然更会拒绝收复辽州。届时若父皇知晓只因他一时糊涂将大权交予李元毅,致使国家白白蒙受如此之辱,在九天之上也会痛心疾首啊!于国于私,叔叔理应三思!”说罢,李景祯向刘轶枭拜了下去。

“贤侄快起!折杀老臣了!”刘轶枭试图扶起李景祯,李景祯却不愿起身,反而痛哭起来。

“叔叔!天下兴亡,社稷安危,皆在叔叔一念之间!若是能助叔叔考虑国家大计,小子宁可跪死!”说罢,又要给刘轶枭叩首。

但刘轶枭不愧是常年征战的猛将,不等李景祯叩头,便将其一把拽了起来。待李景祯站正,他淡淡道:“身为辽州之主,岂能给部将行如此大礼?成何体统!”

李景祯闻言,向堂后招手。随即一名仆役将原本属于刘轶枭的战刀捧出。李景祯接过战刀双手递向刘轶枭:“谢将军助小子成就大义!”

刘轶枭什么都没说,接过战刀悬于腰间,大步的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