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之所以提出来了这样的一个方案,其实还是考虑自己之前曾经说过计划。
“之前我曾经说过,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教育,这样才能够给我们大明王朝培养更多的人才。”
“虽然大明王朝现在繁荣昌盛了,但是不可以忽略南北方之间的差距。”
“在北方的这个地方天寒地冻,而且经济基础较差,所以学生学习的条件肯定也很差,因为那些老师就不愿意去北方教书。”
秦昊知道朱元璋未必能理解那种真正的北方的天寒地冻。
在那种天气下,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都是极为不容易的事情了。
所以在经济基础发展上,北方地区的所有的人,不仅仅是要考虑吃饱,肚子还要考虑取暖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消耗。
哪怕双方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北方的人的花销都要比南方多出一部分,而北方原本基础就差。
所以北方发展的慢,也算是情有可原。
秦昊看到朱元璋并没有吭声,就知道是在认真的听着自己的话,他又继续的补充道。
“除非是别无他法的人或者是故土难离,那些北方的文人才会重新的回到自己的家乡。”
“更多的人有机会从北方离开之后就不会再想着回去,而是会想着在南方这些富裕的地方发展。”
“这就会导致北方的地方经济水平变差,而文化的水平也变差,但是我们站在全国发展的角度上,却不能让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
秦昊的意思很简单,若是这种情况一直在继续下去,那北方只会更加的贫瘠,经济发展会更加的落后。
而南方的那些人会更加的瞧不起北方的文人。
出现了这种态势之后,那北方的所有的人对大明王朝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么强烈的归属感了。
而南方的人也会自认为北方的那些文人根本就不算是大明王朝的真正的子民。
一旦出现这种矛盾的时候,必然会导致南北出现分裂。
为了提前避免这种情况,所以就必须要推出九年义务教育,这样就可以让北方的那些孩子可以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了。
“即便是这样,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弥补二者之间的差距。”
“但是只要是时间一长,慢慢的就会让北方涌现出来更多的文人和才子。”
“而回到北方的人也会渐渐的多起来,这样也会带动北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最终能够达到大明王朝的全国一盘的水平。”
“当然不可能二者一模一样,但是这种差距已经不再是一道鸿沟了,也应该可以能让北方的那些文人可以接受了,而南方的文人也不敢再继续的轻视。”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秦昊说的有道理,他可不想大明王朝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文化和经济的原因,就让南方和北方的地方闹出分裂的事情。
而且他也是希望大明王朝能够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所以他就接受了秦昊的这个说法。
但朱元璋却没想让秦昊来处理这个事情,他也没想自己亲自的处理这个事情。
朱元璋让老太监去把翰林院的大学士喊过来。
“你现在和其他的人立刻的制定大明王朝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
“要让全大明的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这九年的教育,要让我们大明王朝涌现更多的人才。”
朱元璋上来就和王大人说了这句话,这让翰林院的王大学士一头雾水。
虽然他知道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他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秦昊只能是在旁边解释了几句,让王大人明白这其中的好处。
王大人听到这话之后,脸上浮现了一抹激动的神情,他点点头说道。
“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而且一旦推广开来,必然会让大明王朝涌现出来更多的人才。”
王大人只是接受了朱元璋的这个命令,虽然夸奖了一句,但是显然在这其中没有自己的想法。
秦昊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摇了摇头。
他并不认为翰林院适合做这个事情,但是他自己又懒得去抢。
毕竟朱元璋没有让他去做,如果他主动的请缨,不但让自己多了麻烦,反而是还会让朱元璋心中有其他的想法。
朱元璋又继续的按照秦昊之前的提议吩咐王大人。
“制定出一个制度以后,所有的老师都纳入朝廷的编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入籍。”
“未来这些人都有机会享受和朝廷的官员一样的待遇,只是具体的细则还需要你们自己去研究。”
“现在就去制定吧,然后马上给全国各个地方都发布公告,特别是北方那里一定要注重。”
王大人当然知道南北方之间的这种差距。
他认为朱元璋提醒了自己一句,其实就是在告诉,他要让北方那边也能得到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