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梁都皇城起惊变(1 / 2)

林景佑折返回滨满城,本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拉拢陈魁,如今听到陈魁竟主动效忠,他将原先准备好的说辞咽回肚子里。

他想起来这辽滨郡的初衷只是为了赈灾,如今赈灾粮草已经全被毁掉,他有些羞愧,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陈大人,赈灾队伍半路遭遇匪徒劫杀,粮草已被尽数烧毁,本王心里有愧。”

逯家宇听着林景佑的话,心里愧疚之余,更是感动。他明白这是林景佑在帮他顶锅。若是他来担责,郡守陈魁或许不会责怪他什么,但绝对不会给什么好脸色。

陈魁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王爷,殿下,此事非你二人之错,下官也是没有想到,在如此当口他们竟敢如此行事,全然不顾这北境百姓的身家性命。”

既然陈魁已经归附,连着北境三郡一起,那么林景佑心中的宏图又被补全了一块,他笑着说道:“陈大人,要不我们去你府上谈,这里也不是个谈话的地方。”

陈魁笑着对众人拱手道:“是下官疏忽了,王爷,殿下,各位将军,郡府虽无饕餮盛宴,但粗茶淡饭还是有的。请!”

……

来到郡守府,林景佑直接开门见山,对着陈魁说道:“陈大人,本王心中所想,是这天下大同,世间再无诸侯,让百姓当家作主。”

陈魁听到林景佑的话语,心肝直接颤了三颤,他顾不上倒茶,一脸惊讶的望着林景佑,感受到眼前的王爷并非在说胡话,而是实实在在心中所想。

“王爷胸怀宏伟大志,下官心生敬仰。只是此事太过艰难,说是与天下为敌也不为过。在辽滨郡,下官虽然也杀过一些世家大族,可灭族去根之事依旧不敢做,不知王爷准备如何施展。”

林景佑接过陈魁手中的茶壶,给自己沏了一杯茶,他缓缓说道:“陈大人有点想岔了,本王并非要对他们赶尽杀绝,而是收回他们手中的领土,让梁国统一而治。”

“世族大家以及寒门百姓,都可凭功绩封侯拜相,只是不再分土而治,国法唯一,诸事由朝堂统筹调度。”

陈魁听后摸着胡子陷入沉思,他明白若真能如此,世家大族及各路诸侯,不再是横跨在众人头上的天堑,梁国的百姓确实能当家做主,不再受世家大族的压榨剥削,日子肯定会一天好过一天。

他说道:“如此一来,世家诸侯肯定不愿遵从,将他们已经装在口袋里的利益拱手相让,他们必定联合抵抗,到时候只会天下大乱,梁国境内将会硝烟弥漫,苦的还是那些不明所以的百姓。”

林景佑说道:“所以陈大人就是那及时雨,犹如雪中送炭,本王可以依托北境三郡,放开手脚去做。”

“万事难两全,世间没有两全法。百姓之苦只在当下,若是不追求变化,那他们的子孙后代依旧会受苦,世世代代皆被压榨,倒不如当下狠下心来,为那子孙后代谋求一个太平盛世。”

陈魁抿了口茶,他深知此事确实影响深远,无论成功与否,恐怕逍遥王都要背上骂名,尤其是在野史里,估计会被说成万恶不赦之徒。

他说道:“王爷,为何要如此,此事不管如何,与你无利可言,或许你还将背负骂名遗臭万年。若是按当下的形势,他人都要仰王爷鼻息,王爷也能继续逍遥快活,岂不美哉?”

林景佑吹开茶杯上的热气,拿着杯盖不停地滤着茶叶,“有些事情总要有人来做的,骂名什么的无所谓的,本王又不是读书人,不求青史留名,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评。”

“再说了,真到那个时候,本王早就化成一抹黄土,任凭他们骂去,本王又听不到,也就无所谓好听不好听了。本王也从不在意这些。”

“即使没有本王来当这个万恶之人,这不是还有陈大人吗。本王也只是效仿圣贤先辈,为生民发一发声而已。”

陈魁心中感慨万千,他这是真的佩服,虽然他比林景佑年长一甲子,但此刻他对林景佑却是同道中人。毕竟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些理念他没有林景佑看得通透,此刻,他仿佛看到了心中打开了一道门,一道通往锦绣盛世的大门。

陈魁站起身来,俯身诚恳地说道:“王爷高义,下官愿为王爷身前小卒,与王爷共赴那繁华盛世。”

林景佑托起陈魁的胳膊,他笑着说道:“与同道之人共行,纵使前路艰难坎坷,亦有乐趣,你我砥砺前行。”

他继续说道:“陈大人,本王需要你在北境招兵募马,养精蓄锐,这个天下即将打乱,我们要有跟别人讲道理的底气。”

陈魁点点头说道:“王爷放心,环境使然,北境军民从小善斗,体格健壮,其他的条件比不上,论行军干仗之事,我们还是能骄傲几分的。”

林景佑笑逐颜开,“那就好,辛苦陈大人了。只是此次从梁都来的赈灾粮草尽数被毁,短时间内也无法再从其他地方调度,不知陈大人可有办法。”

陈魁笑着说道:“办法倒是有,辽滨郡还有些存粮,本来是为了应付来年开春时的倒春寒,如今可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