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辽滨郡俯首称臣(1 / 2)

关键时刻,还是龚震云给力,他对着陈魁,再次亮出那块黑黝黝的令牌。

“着天下兵马司之令,责令辽滨郡郡守陈魁,即刻起调出半城兵马,协助逍遥王接洽赈灾队伍。”

看到这块黑漆漆的令牌,陈魁的瞳孔缩了再缩,他立马领命,去往兵马司调动兵马去了。

林景佑见状,对着龚震云贱兮兮地问道:“龚叔,你这令牌能不能借我耍耍?”

龚震云摇了摇头,将令牌重新放入怀中:“小王爷,现在的你还把握不住。”

林景佑撇撇嘴,表示得很不屑,那令牌不过半个巴掌大小,他手可大得很,怎么就把握不住。

不得不说,陈魁在这滨满城为官多年,还是有一些本事的,不出片刻,他就已经将半数守城将士召集完成。

林景佑翻看着北境三郡的地质图,他拿着炭笔勾勒出赈灾队伍行进的路线,最后在那隘口谷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对着等在城门口的兵士说道:“辛苦大家轻装疾行,轻骑先行,步兵押后,我们赶往隘口谷。”

林景佑翻身上马,没有丝毫滞留。众将士们也赶紧调转马头,跟在林景佑后头飞奔起来。

……

红日骄阳如血玉,蒸起人间十月雾。

路上大雾弥漫,遮挡了众人的眼睛,第一次来辽滨郡的林景佑只能放缓脚步,让熟门熟路的本地将士在前头带领。

那守将在这滨满城生活多年,对此状况见怪不怪。而且带兵经验十足。他遣出数十个斥候在前面探路,一来不至于偏了路线,离目标愈来愈远,二来可以即使发现敌情,让后边军队能做好充分的迎敌准备。

林景佑心里虽然着急,但他也明白碰到大雾天气,目前是最有效的行军办法,他策马慢慢地走着,急也急不来。

他望着指挥有度将领问道:“不知将军如何称呼?”

骑在马上的守将行礼说道:“末将武素庸。”

“看将军经验十足,分工明确,想来是从军多年。”

“王爷谬赞了,末将本是前朝流放之人,得郡守陈魁赏识,谋得守将职位。从军至今已有十一年。”

林景佑低头思索了一会,他继续问道:“武将军,北境这么多年可有战事发生?”

武素庸策马靠近,底气十足地说道:“有,往年这个时候,胡狼国都会南下抢掠,只不过今年北境三郡突遭霜害,百姓们颗粒无收,胡狼国劫掠了几波也就放弃南下,向西而去了,不然陈大人也不敢调动半城兵马相助王爷。”

林景佑心中了然,难怪武素庸指挥经验如此丰富,原来都是杀出来的。而他心中变得更为急切,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变得着急。

“武将军,能否说说陈魁,看他已经七老八十了,为何不告老还乡,是舍不得高官厚禄吗?”

武素庸听后,先是皱了下眉头,转瞬间又笑容满面,他十分豪爽地说道:“陈大人确实舍不得郡守这个位置,但他不是为了位高权重,他也不是贪权图利之人。”

林景佑有些意外之喜,他心中甚至宽慰,望着武素庸没有言语,示意继续往下说。

武素庸笑了几声,说道:“王爷有所不知,原先北境百姓不仅生活艰辛,时常面对天灾祸害,还要时刻提防北方胡狼袭扰,每天说是命不保夕也不为过。”

“自从陈大人上任之后,他励精图治,百姓们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起码不至于饿死。北境三郡已达成守望相助,也能让胡狼国有所忌惮,不敢随意南下劫掠。”

“陈大人之所以放不下这个位置,他是担心这辽滨郡的百姓没人照料,也担心我们这些出身卑微的将士,被人当成弃子随意舍弃性命。”

林景佑心生佩服,笑着说道:“陈郡守高义,若梁国为官者,人人如此,何愁外敌来犯。”

二人正说着话,一骑斥候穿过大雾,显出身形来。

“报,前方两里发现一对兵士,雾气太大无法辨别身份。”

林景佑有些激动,他前探身躯,赶忙问道:“是否为运送粮草的赈灾队伍?”

那斥候回道:“貌似不像,他们只有九人,皆步行,并未见着车马粮草。”

林景佑瞬间将心提到嗓子眼,他望着武素庸久久不言,他心里清楚,不管怎么着急,此时都不能乱了分寸,专业的事要听从专业的人。

武素庸转头对着跟在后面的轻骑兵说道:“一伍前插,二伍三伍绕到两翼,将来人合围,先别动手,等验明身份再做定夺。”

说完后,他对着林景佑说道:“王爷,我们走吧,不管是不是二殿下,等下就会知晓。”

林景佑压抑内心的惶恐不安,他跟在武素庸后头有些局促不安。

随着逐渐靠近,林景佑能隐约看到雾中人影灼灼,似乎那群来人已经被包围了起来。

大雾中,轻骑兵们骑在马上,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