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江水长长(2 / 3)

活在深山 一湾明月2024 1997 字 5个月前

光闪闪的波浪。

张书记,好兴致,一个人欣赏春江美景。刘敏也走过来了。

你知道都柳江的水流到哪里?张进强问刘敏。

流到大海。刘敏不假思索地回答。

没错,是大海。它流到大海之前,汇入哪条江?

我不知道。刘敏面带难色。

汇入珠江。你要好好地学习省情和国情。张进强对她说。

领导教育得对。刘敏模仿男声回答。

张进强没理她。他在往前看,透过历史的暮霭看清一个事实,过去都柳江是千帆过的景象,因为生态破坏水流变小和河道长期没有治理等原因,现在、应该在几十年前就无法通航。

你知道吗,我们省的第一辆汽车就是从广州上船,通过珠江、都柳江,在都柳江镇上岸,因为到省城天阳没有公路,在都柳江镇把车拆散,用肩挑马驮运到天阳,再组装起来。

真没想到都柳江有那么深的文化底蕴,也没想到都柳江镇曾经有过繁荣,可惜都被江水带走了千帆绝影,流水寂寥。刘敏感叹地说。

张进强继续说,如果都柳江恢复通航,我省就有一条到南海的黄金水运通道,拉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都柳江作一条水上黄金通道,贯穿整个东山县,就会带动沿岸经济繁荣,都柳江镇又会成为新的黄金码头,将继续谱写新的传奇,桃花乡这个大山深处的闺秀,也可以通江出海,让大山与大海再来一次久违的握手。

刘敏用奇异的眼光打量张进强,好像在他的身上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还以为他只盯着桃花乡那一亩三分地,其他地方他并不关心,没想到他还是一个有胸怀的人。我感觉你的心很大、很广、能装下千山万水。她如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但是,恢复通航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难度很大,省里也在规划,相信这个目标总有一天能实现。张进强对这充满信心。

领导,可以吃饭了,女老板在喊。

她怎么喊我们领导,他知道我们?张进强有些疑问。

韦师是乡里的驾驶员,女老板刚才叫他“韦师”,还说“坐老地方”。说明他来这里次数不会少,他一个驾驶员来得起吗?只有一种可能性,他开车拖着乡里的领导来吃鱼。

这个领导是谁,你都肯定猜到了。刘敏神秘一笑,不说话了。

张进强没有说什么。其实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情况,只不过想看看刘敏的观察能力。原来刘敏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敏锐性都很强。

进房后,看到火锅中红色的汤在翻滚,桌子上有三盘破好的黄辣丁,每盘应该是一斤。这些鱼大小不一,最大的只有十公分,小的大约有5公分长,金黄色中带点深绿色,头是扁的,嘴大,两边腮颊上各长一根刺,全身无鳞,因为是刚才破的,有的鱼还在动。

女老板介绍,火锅里的汤叫酸汤,是用野生的小西红柿发酵后制成的。里面放有木姜子,木姜子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我们苗族特别喜欢喝这种酸汤,有一个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女老板一边说,一边把一盘鱼倒进锅里。再用筷子夹了一束叫鱼香菜的植物放进锅里。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女老板用汤瓢给每人舀了一碗汤,让大家品尝。

刘敏急不可待,双手端起汤,嘟起小嘴,不停地吹汤,在碗里掀起一个又一个波浪,把红色的西红柿末推到碗边,然后喝了一小口,大喊道,这个味道太正宗了,鲜美,开胃。张书记,你尝尝。

张进强用勺在碗里轻轻地搅了一会,然后喝起来,他不吝啬夸赞酸味很正,鲜味提神,少数民族做的酸汤味道真好。

见大家都喝了一碗汤后,女老板用汤瓢给每人面前装糊辣椒面的小碗加上半瓢汤,请大家用这个蘸鱼吃。先吸鱼头,把鱼头上的肉吸进嘴里吃,然后再吸鱼身上的肉吃。

刘敏按照女老板教的方法吃起来,鱼肉鲜嫩,几口把鱼肉吸完,只塞剩下一根脊骨和连着的两排刺。张书记,你看,就这样吃。

你别把刺吞进去,张进强笑她吃得太急。

书记,你放心,不会的,我粗中有细。刘敏一边吃,一边说,头都没有抬。

三个人吃了三斤黄辣丁和一盆蔬菜。张进让再加一斤黄辣丁,韦师说吃饱了,刘敏说留着下次吃吧。

大家站起身子伸了伸腰。张进强结完账后说,韦师三点钟前把我们送到县城火车站,乘三点半的车回天阳。

书记,放心吧,我一定准时把你们送到。韦师去开车。张进强看了手表,是一点半钟。刘敏收拾东西。

女老板过来了,领导,味道怎么样?

味道不错,张进强满意地回答。他想了一下说,很多人都知道都柳江黄辣丁好吃,也就是说,都柳江的黄辣丁已经成了一个知名的品牌,创造一个好品牌不容易。如果江里的鱼没有了,或者来的人多了,从江里捕捞的鱼不够,你们咋办?

这个问题我们真没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