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青山回家(1 / 2)

春日里的麦芒 十梨 1017 字 5个月前

柯袆良完全没想过会听到这句话,还在愣神,后面跟进来的白亚和高一夫听了个正着。

“妈!你说的啥啊,是你自个儿非要养起来的,怎么又丢给人家。”

“婶儿说的也不是不行,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本来也很广泛,农副产品也在内。”

高一夫的肯定让梅花儿逐渐理直气壮。

“你瞧,人家说了我这话没毛病!”

她看儿子是越来越不顺眼,怎么啥事儿都不站在自己这边,还是亲儿子不!

顺理成章的,梅花儿以这种方式加入合作社。

总村子里一轮谈下来,大家伙儿都很满意,农副产品能够以合作社的名义往外推广,土地也能有个着落,还有帮着改良怎么合计都是划算的。

梅花儿从一开始的奋力直追马燕,到现在心安理得的备考合作社转变不费吹灰之力,反正她儿子在那儿有股份,亏不了她就是了。

时隔一个月,农业站的专家给高一夫打过来电话,对于上一回过来查看的土地检测完成了,叫她去取个报告。

“我这一把老骨头开不了车,你自个儿过来拿吧。”

说话尾调总爱拉得长长的,老人家说话还是那么有趣,高一夫挂断电话就直奔农业站。

冬日里,她的车子实在算不上暖和,跑起来四处漏风,凉飕飕的像个冰库。

夏天热,冬天冷。

到农业站的时候,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冻得有些发僵。

一进屋一帮老干部看见高一夫挂了霜的头发还怪心疼的。

“小孩子身体好也要注意保暖。”

都是爷爷辈儿的老人家,看见她就跟自家孩子跑出来了一样,总容易发起善心。

“在屋里暖和暖和,报告在桌子上,自个儿看。”

老爷子说罢还给倒了一杯水,接了电话之后要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高一夫翻开那本报告,没想到不止检测报告那么简单,还有一些建议种植的作物,普通作物,经济作物都有,甚至还有简易的土地改良方法。

差点儿没感动哭,碍于办公室里的人不少,这才忍住了感性的一面。

老爷子知道高一夫走之前都没有回来,办公室里的每一个退休老干部都挺忙,时不时被人请过去一个。

拿着这份报告回到新河村,高一夫和柯袆良再一次召集合作社各位股东的会议。

新河村合作社从一开始的四五位设立人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有七位。

面对专家的报告,大家看的也是发懵。

“就这么简单?”

“少用农药化肥说得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知道多难。”

光荣基本没有自己种过地,最多是假期的时候回来帮忙,相比起来对于种地的认知还是浮于表面。满仓等人却是这些年一直辛苦刨土过生活的,这些事儿说着容易,但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

单单说农药这件事,现在都流行什么绿色环保无公害不用农药种地,但投入的成本和收获往往不能平衡,更别说利润了。

虽然有了老专家的报告在手,大家对于怎么治理土地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几人中,占大多数的认为化肥农药必须使用,现在的那也情况完全杜绝农药简直是在开玩笑。

“不适用农药那不是回到几十年前了,本来产量就低得很,再加上农药除草,营养争夺之间,全让杂草吸收了有什么用!”

“是规范化使用,不是完全不用,咱们的目标就不是纯绿色种植,不是一回事!”

相互之间争执不下,各有说辞,高一夫听得头疼不已,她在养殖上能说得上话,一到种地也是门外汉一个。

“还有草片,咱们撒什么草籽?之前都是各家撒各自的,现在都是统一管理,咱们就要想想来年开春种什么。”

又是迎来一番争执,大家伙儿都有各自的意见,人数多,仍旧无法完成统一。

“不说草了,还是说说地上种什么吧。”

满仓在一众人里是年纪最大的一个,出于敬老的态度,暂停了争执,回到原来的话题。

“糜子,老专家说咱们可以尝试着种一种这个,咱们村子杵在比较干旱的地带,糜子又是咱们这一带的特产,我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够用,与其在苞米上死磕,不如掉转头去种植糜子。”

光荣刚刚大学毕业,对于权威有天然的信服,捧着报告看了又看,越看越觉得有道理。

有种植经验的人都有些沉默。

“这个倒是...不知道往哪里卖,咱村的土地种起来确实比较合适。”

这是老一辈人的主食,如今作为特色食品也在市场上流通,到底体量不大。满仓有些犹豫,因为糜子作为已经有些过时的杂粮,并不“时髦”。

“我还是觉得种苞米更合适。”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