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鲨群无人舰队开启测试(1 / 2)

说干就干。

下午,杨伟便订了前往朱海市的机票。

他要去云州智能公司现场见见实物,才能有更直观的感受。

然后分别给张兆中代表的科技署和李拥军代表的海军方发去简要报告。

两人自然没有意见。

对于转化工程一事,官方对于杨伟还是十分放权的。

杨伟是绝对的核心,他们充当辅助角色。

两人的主要作用是,当杨伟定下项目后,他们负责帮杨伟铺路。

下午四点,杨伟到达朱海金弯机场。

朱海市科技局秘书长丁逸负责接应。

两人寒暄一阵后。

杨伟甚至没有去科技厅坐一下,从机场出来后便马不停蹄地去往云州智能公司。

路上,丁逸秘书长不断给杨伟汇报朱海市目前的工业摸底情况。

看来是提前做了功课的。

杨伟不住点头,却只是应付场面,对丁逸的话并不怎么上心。

因为整个朱海市,目前来说,只有云州智能这家公司价值较大。

不是说朱海市的其他民企不好。

而是杨伟的要求太高。

要入杨伟的法眼,你的实力起码得在世界领先水平。

不过看着殷勤的丁逸。

杨伟倒是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到底是京官。

哪怕自己只是特聘专家,还没正式入编。

也能让身为副处的丁秘书长如此重视。

放在以前,自己一介白丁身份。

面对丁逸,卑躬屈膝到不至于,但起码也得客客气气。

胡思乱想间,政府的车子已经停在云州智能公司门口。

云州智能公司已经接到通知,派出被调研时的产品经理刘一航早早等候在此。

打过招呼后。

刘一航领着二人开始参观自己单位。

杨伟直奔主题,让刘一航带自己去看云州智能公司最新的集群编队舰艇组。

于是风尘仆仆的二人不久后便出现在公司水面实验基地的远程操控仓中。

从帝都办公室,到最终目的地。

杨伟只花了五个小时。

一路几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

可见杨伟的行动力。

操控仓中的数块显示屏可以让杨伟清晰的看见整个舰艇编队的运行情况。

其中一块分屏甚至还能切换不同舰艇的第一视角。

在杨伟的要求下,操控员操作舰队执行作战任务。

看到不同分工的无人舰艇在严丝合缝的配合下,成功将靶舰击沉。

杨伟不由得赞叹一声。

“精彩。”

实地参观实物演练后,杨伟心里更有底了。

“鲨群”计划,妥了。

然后杨伟在公司内走了一圈。

刘经理、设计师、实操员、码农,甚至拉来了组装舰艇的技术工人。

事无巨细,一一问询。

跟每个人都有非常深入的交流。

这让一直跟在一旁的丁秘书十分傻眼。

听说过这个杨总监能力极强。

但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对各个方面都有这么深的理解吗?

离开云州智能公司的时候,

杨伟不忘问道:“刘经理。有件事我想亲自跟你求证一下。你们公司的产品,有没有销往国外过。”

刘经理连声否认:“杨总监,这个我敢打包票,没有。说来也怪,我们产品更新之后,销量不增反降。不知道为啥,最近都没人买了。要不是我们仓库还有之前的库存玩具艇,我们企业都快倒闭了。”

碰到这么个二愣子,杨伟有些无语。

仿真枪都没人敢买。

你这支已经具备一定实战能力的无人舰编队,没被举报就烧高香了,谁敢买啊。

回科技厅的车上。

杨伟一手由厂商提供的更为详实资料,一手海军方面发来的性能参数参考。

两手同时翻阅,一目十行。

丁逸秘书长本来还想跟杨伟搭上几句话。

见他如此认真的模样,不敢出声打扰,只好装作很懂的样子跟着看资料。

车都还没到科技局。

杨伟便看完了两本合计70多页的资料。

杨伟收起资料,闭上眼睛细细回顾跟云州智能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对话。

在车停稳之时,杨伟睁开眼睛,小声说了一句:“一个星期,应该够了。”

这话落入丁逸的耳朵。

一路没有说话机会的丁秘书长赶紧奉承道:“杨总监你要考察一个星期是吧。没问题,我全程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