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汗流浃背的外交署发言人(1 / 2)

坐在屏幕前观看完这场直播的杨伟,看到直播间里面全体疯狂的局面,心里有些无语。

正在PK的那台只不过是园区内拿来送餐用的无人机,性能算是比较普通的了。如果参加这次比赛的是实验室最新的款型,那...

杨伟晃晃脑袋,抛掉这个设想,开始思考起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局面和应对方案。

除了杨伟和普通民众,这场直播间还吸引了一些特殊人士的关注。

大洋彼岸的米国,六角大楼情报部门CIA。

对于“花为”和“小疆”这种突破他们技术封锁线,拥有强大自主研发能力的华国企业,米国科技、商务和情报部门一直非常重视。

所以,这场挑战小疆最新款无人机的PK直播,在内线提供情报后,CIA也安排了相应人手进行关注。

管理部负责人皮特看完无人机PK直播,内心早已飘过无数个问号。

他不顾形象地从椅子上跳起,尖叫道:“侯里谢特!这是个什么玩意?民用无人机的尺寸却有军用无人机的性能?华国又研发黑科技了?”

一旁的助手哈里森同样震惊。

皮特激动地在原地蹦蹦不止,不小心打翻了哈里森手中的咖啡。

哈里森原本对这件事没上心,以为是华国组织的一场搞乐子直播。所以提前泡了杯咖啡,慢悠悠的走到屏幕前,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小疆公司产的无人机就是世界领先水平的代表。

然而,直播开始后的第一项速度测试,就完全吸引了哈里森的目光,他愣愣的看完整场直播,连手上的咖啡都忘了喝。

这下已经凉透的咖啡被皮特打翻,两个人连忙手忙脚乱的处理身上和地上的污渍。

毕竟是在整洁的办公室内,有污渍,不行。

皮特一边擦拭身上的咖啡一边对哈里森说道:

“你让华国的内线仔细调查一下这架无人机的来源,最好是能搞一台过来。还有,今晚华国的外交署发布会,你安排媒体探探他们官方的口风。”

哈里森听了皮特的安排,重重答应一声:“中。”

华国科技署一小型会议室。

研究员小青关闭投屏后,场内众人陷入短暂沉默。

副部长柯杰皱着眉头,扫视一圈在场的精英,见大家各有所思。

柯杰无奈地笑了笑,开口道:“最近工业大摸底行动推进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最新的统计资料啊?我好想知道,咱们国内还有多少这样的产品,还有多少这样,不声不响的前沿企业。”

被临时叫过来,或多或少看完整场直播的科技署管理人员们心有灵犀的相互对视一番,脸上表情十分精彩。

看上去每个人都有不少收获。

但是他们不好开口。

在民间发现了大量科技水平远超国企甚至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该说是这次行动成功呢,还是他们以前无能又眼瞎呢?

最重要的是,这个行动才该开展没多久啊,目前收到的信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他们不敢想,国家庞大的各种性质企业群中,到底还有多少掩藏的宝藏企业是没挖掘到的。

工业大摸底,真是一摸一个不吱声。

柯杰副部意识到手下们的沉默实则大有文章,于是清了一下嗓子,说道:“那这样,你们暂时停下手中所有工作,马上各自整理出一份当前的调研报告,发到小青那里。好了,散了吧。”

所有人应了一下,然后起身三三两两的离开会议室。

柯副部拉住准备回办公室的小青道:“你整理一下,按地域分,按行业分,按先进性分,都行,以最快速度汇总给我。”

“好的,柯部长。”

“对了,你跟外交署那边的人通下气,最近如果有外国记者问到跟咱们工业大摸底相关的事宜,让他们说话含糊一点,糊弄过去就行了。”

“明白。”

战忽局,并不是指某个实际存在的部门,而是国家智团提出的一个对待国外审视眼光的基本原则,服务于“韬光养晦,全力发展”的基本国策,核心主打一个“我不懂,我不到,你猜。”

战忽局不是一个部门,却又好像渗透了所有部门。

当天傍晚,华国外交署发布会例行召开。

发言人杜涛站在讲桌前,漫不经心地整理着手中的资料。

本来今天国际国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闻,杜涛以为能例行公事,回答几个常见问题就能下班了,结果在进场的半个小时前,上司特意找到自己,跟自己交待道:

“如果今天有记者问到有关无人机的问题,你就说是并非市场主流品牌,具体来源我们也不清楚,记住,千万千万不要和军工扯上关系。”

杜涛当时也不了解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