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近水楼台,再搭个梯(1 / 2)

六点还不到,盛夏的天就曚曚亮起。

叶蓁蓁提着一袋鸡蛋糕,一袋大白兔奶糖,趁着路上没啥人往刘支书家走去。

在农村,大家很早就起床了,各家的烟囱都冒着烟,烟火气十足。

“刘支书在家吗?”叶蓁蓁见他家院门已经打开,站在门口询问了一句。

一个中年女人从厨房拐出来问道:“谁呀?”

常年干农活的人,看起来面相老,其实实际年纪并不大。

刘支书有三个儿子,这个走出来应话的是刘支书的小儿媳。

“嫂子,是我。”叶蓁蓁笑着说道:“我来跟老支书说个事儿,顺道给娃娃们拿几个甜嘴的吃食。”

叶蓁蓁拿这些来,其实是为了昨天的事情感谢刘支书,但是话不必明说。

刘支书的媳妇儿陈大娘也从厨房里出来了,微微弓着一点腰,这个艰苦年代上了年纪的人,脊椎多少都会有点变形。

“是叶知青呀,老头子,快出来。”张大娘朝着屋内喊了一嗓子。

“咋浪费这些钱,快拿回去吃,别给几个臭崽子嚯嚯了。”

“大娘,我那还有多呢,待会去给其他婶娘也送点,昨晚老支书开会说的话,我是深有感触,同一个村乡里乡亲的,就是要团结互助。

这不,我才过来认个门,以后多走动,日后若有麻烦到大娘老支书的,可别赶我哈。”

刘支书抽着旱烟,肩膀搭着件外套走了出来。

叶蓁蓁将东西塞到陈大娘手里,陈大娘笑着又推却了几句,见刘支书也不拒绝,就收下了。

“待会就在大娘这里吃早饭,省的你一个人回去折腾。”

“诶,还是大娘疼我,知道我不会煮饭。”

叶蓁蓁露出两个甜甜的小酒窝,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

老支书家的日子相对好一些,但是早饭吃的也是稀粥配野菜饼子。

简单吃完其他人都上工去了,老支书又拿起烟杆敲了敲,抽了一口,吐出烟圈。

“给你放三天假,伤好一些再去下地。”

“谢谢老支书,怪不得都说咱河沟村的领导好呢,但是今天来,我还有个事跟您商量一下。”

刘支书又吸了一口,没说话,等着叶蓁蓁继续开口。

“昨天的事,我一想起来就特别害怕,我住的那地儿,窗口就对着空旷旷的老戏台,往常去那里的人也少,心里慌得很。

老支书,您看看,我能不能挪个地儿住。”

到底年纪还是小了点,不经事。

刘支书这样想着,捅了捅烟灰,“知青所现在暂时没地安了,马知青那边倒是会腾地方出来。”

马芬和陈媚一个房间,即使马芬的东西被挪出去,还有一个陈媚在。

叶蓁蓁恨不得和她们两个都老死不相往来呢,她才不想凑过去。

“我不太习惯和别人住一屋头,其实之前就有这个念头了,您看,我能不能搬到乔大娘家左侧那个院子?

我也不能让刘支书您为难,给我开这个特殊,我每个月支付三元给大队,行不?”

刘家老宅被拆拆围围,叶蓁蓁说的那个小院,有两个房间,暂时都没人住着。

大城市来的娃娃就是娇气,咋就跟别人住不惯了?

以前他们还几十个人一个通铺挤在一起,地炕都没得呢。

不过倒也知道进退。

刘支书掀眼皮看了叶蓁蓁一眼,看得她心里七上八下,应该没那么明显吧。

“就不怕被人说闲话?”

“身正不怕影子歪,再说我奶还教导过我们呢,知恩不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最小人。”

这句话倒是让刘支书高看了叶蓁蓁一眼。

“行吧,你去找苏会计交钱,登记好缘由。”

苏会计全名苏黎,也是一位女知青,68年就来了这里。

河沟村对下乡插队知青挺善待,不会好工种全都给了自家村人。

“谢谢您嘞,我这就去。”

第一步走出去了,叶蓁蓁一大早心情就好到飞起,欢快地蹦出刘支书家。

叶蓁蓁要搬过去的小院,就挨着刘景的小房间。

虽然没有窗户,但近水楼台,再努力搭把梯子,就可以捞到月了。

转头叶蓁蓁就把碗送了过去,多现成的好机会呀,放过就是错过一个亿。

趁着家里劳动力都下地去了,刘嘉也跟着出工,半大小子,做半天活,能拿两个工分。

只有三个小一点的还没出门,但是家里还躺着两个病患呢。

几个孩子对叶蓁蓁的到来,意外又好奇,几双眼睛骨碌碌都盯着叶蓁蓁。

叶蓁蓁扬了扬手里的碗:“我是来还碗的,你们奶在家吗?”

“漂亮姐姐,我奶出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