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打倒好莱坞帝国主义(2 / 3)

他们没有钱在场刊上做广告,只能通过这种原始的方式来宣传电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地吸引片商在电影放映期间前来观摩。

一般来说,能够入围的电影总会引来一些片商的关注。其实在电影节期间,电影制作方和片商之间也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

片商一般会根据影片的评分以及电影的质量来挑选,遇到心仪合适的便与制片方展开谈判,可能是买断本国乃至整个地区版权,亦或代理分成的模式。

很多电影都是在获奖名单出来之前达成协议。因为电影一旦获奖,不光竞争对手增多,电影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尤其象威尼斯电影节这种欧洲三大之一的奖项是很有分量,观众也认可。就好比每次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后,获奖影片都会获得重映的机会,有了奖项的加持,票房往往是惊人的。制片方得到的不光是荣誉,更有实打实的利益。

而电影节上的交易,有点开盲盒的意思。片商赌中的电影一旦获奖,将意味着大赚。同理,作为制片方在奖项还未公布前一般也不敢冒险,就算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会尽量回收成本,在成本回收的基本上再去搏一把。如果获奖自然会卖个好价钱,但一旦失败,不光是价格往下打,甚至还会无人问津。

李唐和程尔目前的想法很简单,他们也不要分成啥的,就是卖版权,三六九抓现钞!

上午十点,电影交易市场开门,卖家们已经纷纷入场,多的十几人,少的三四人,拎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道具和摆设,乱糟糟的开始布置。跟昨天冷清的场面相比,今天的展位明显增多,七七八八看起来快要填满了。

但正经的片商和买家却非常少,多的是一些游客和记者,挂着相机到处闲逛,看看有没有好八卦。

因为提前预定,李唐他们的展位地段不错,就在进门不远处,目光容易集中。展位其实很简陋,前面一张长台桌上面摆放着电影宣传的小册子,两侧的挡板上贴满了电影海报,后面吊着的电视机正在播放预告片。

毕竟成本有限,跟隔壁几家雇佣比基尼的金发女郎,搔首弄姿地发着传单,招揽客人,甚至还发冰激凌相比,他们这边的展位可以说low的一逼。

本来三人坐在展台上里,但眼瞅着路过自家展台驻足的人越来越少,曾佳索性抱起一叠小册子,跑到展台外面操着一口蹩脚的英文到处散发,有时还会主动跟人交流几句。跟大街上发传单差不多,大部分都是随手拿了小册子,然后爱答不理。可能等逛完之后,这些小册子则统统塞进垃圾箱里。

李唐和程尔俩大男人没好意思跟着跑出去吆喝招呼,程尔看到周边的情形明显很不安。

“李哥,你说咱们的片子能卖出去么?”

“不用急,这些都是噱头,吸引的不过是游客罢了,真正的片商不吃这一套,咱们是入围的,优势比他们大多了。再说了,电影节还没开幕呢,不急,现在主要就是宣传。”

别看李唐表面上老神叨叨,其实心里也没底,毕竟这种事上辈子他也没经历过。他只知道电影这东西酒香也怕巷子深,想把电影卖出去首先得要让人看到。

转眼就到了中午,李唐出去买了几份披萨简单作为午餐。正吃着呢,就见奈安急匆匆跑来了。

“快,赶紧回去拾掇一下,给你们约了个专访。李唐,你法语还成吧?”

“还行。”

李唐忙点点头,拍摄《小裁缝》期间,他的法语水平进步很大,基本交流不成问题。

同时他又惊喜道:“安姐,什么专访?”

“一家法国的场刊,我请法国五台的朋友帮忙联系的,约了三点钟。”

不得不说奈安还是很给力的,比如说威尼斯电影节有四大场刊,两家来自法国,一家美国,一家意大利。很多财大气粗的制片商会在场刊上打广告,比如一期封面就高达五六万美元,然后中间插页、封底等等都有明码标价。而场刊的专访等于就是给你免费打一次广告。

回到宾馆,小胖已经做好了基本造型。都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经过这么一拾掇,猛地一瞧,果然很惊艳,当然跟李唐前世记忆中那个霸气侧漏的御姐范儿的小胖还是很大的距离,毕竟还显得稚嫩,气质还需沉淀。

导演和演员,电影节场刊一般更多的关注的是导演,除非演员更出名。有社恐倾向的程尔面对即将到来的采访很紧张,甚至都有些坐立不安。

李唐无奈,只得安慰道:“想想咱们的电影,再说了有我帮你做翻译,你怕什么!”

没错,想想电影。

来参加电影节,对于程尔来说不光是争取卖个好价钱,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

程尔咬咬牙,暗暗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

好在前来采访的那位法国记者很专业,看过预告片之后,问的问题都是跟电影有关。只要一谈电影,程尔的社恐倾向瞬间消失,侃侃而谈,本就磕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