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杜小月出宫(1 / 2)

杜小月来到才人府大厅上坐下后说:“刘春梅,黄秋菊,我是你们的主子,我是会尽力保护你们的。但是在这皇宫里,危机四伏,你们怕不怕?”。

刘春梅说:“主子,我想通了。你的年龄比我小,容貌比我更美,身子比我更精贵,你都不怕,我还怕个啥?”。

黄秋菊说:“主子,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秋菊从小命苦,爹妈死得早,我才12岁,就被舅舅卖到了皇宫里做宫女。

我不知道挨了多少骂,也不知挨了多少打,从来就没有人把我当人看。

主子,你现在就是我黄秋菊的父母,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哪怕是死!”。

杜小月说:“谁要你去死?我要你们都好好的活着。吃了午餐后,我要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玩。”。

果然,午餐后,杜小月便带着刘春梅和黄秋菊,来到了皇宫的一处大门口。

这里不但有身穿绿甲衣,腰挂大刀的锦衣卫守卫在两旁。而且大门口的两边,还有身穿黄甲衣的禁军。

这时一个满脸胡须,身材粗壮的锦衣卫的头目上来说:“往哪里去?快滚回去!再往前走就把尔等抓起来收监。”。

杜小月说:“兄台,莫怒,我这是要出宫去办事,请勿打扰。”。

那头目粗鲁地说:“拿令牌来看,老夫只认令牌,不认人!”。

杜小月拿出皇太后的懿旨说:“军头,你不认我,这个你该认得吧?”。

那锦衣卫头目,看了太后的懿旨后,鞠躬道:“杜才人有请!”。

杜小月三人来宫门处,守门的军头看了皇太后的懿旨后,同样说:“杜才人有请!”。

经过两道关口后,杜小月便带着两个侍女走出了皇宫大门。走出皇宫大门后,便直往东条街上去了。

杜小月三人走着走着地,就来到了一家邹氏木匠铺前。

杜小月说:“春梅,你看,我和爷爷曾经就是在这儿开木匠铺,我就是在这儿被皇上带进宫的。”。

再往前走,便来到了王烧饼的店铺前。此时王烧饼正在烙饼,杜小月来到店前说:“嗨,王烧饼,来三块烧饼”。

听到这亲切的称呼,王烧饼不觉一愣,抬头一看,原来是漆匠杜小月在叫他,而且杜小月身后还有两个耐看的年轻侍女。

王烧饼不觉惊喜道:“杜小师傅,几日不见,你已变成贵人了,连侍女都有两个”。

杜小月逗王烧饼说:“王烧饼,你想老婆了吧?只要你肯跪求我,我就帮你。”

谁知,那王烧饼竟然当了真,他从店里出来叩头说:“杜贵人,我王喜给你磕头了。

我王喜今年38岁了,我就是想成个家,现在我已给你跪下了,你说话得算数。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了”。

这时,大街上早有人围上来看稀奇,众人一阵嘲笑,弄得杜小月也有几分尴尬。

一个看客说:“稀奇呀,稀奇,这世上竟有当街给人磕头求媒的”。

一个看客说:“小姐,你侍女多,就赏一个给王烧饼吧。”。

杜小月说:“王喜,你起来吧,我答应你就是了。”

看客散去后,王喜说:“杜贵人,你不知道,我王喜为什么这么着急?我王家一脉相传,我老娘怕我断王家香火,她经常为此而哭,我心里也十分难受!”。

杜小月说;“王喜,去告诉你老娘,叫她不用再哭了,就说有人答应给她找个媳妇。”。

王喜说;“杜贵人,我有一件家传宝物,我也不知它是什么。它是我爷爷传给我爹爹的,爹爹死后就传给了我。

我听爹爹说,这宝物也许是福,也许是祸,所以我从来都不敢打开看”。

王喜说完便回店铺了。一会儿,他拿着一张油布包着的小木合出来了,她老妈子也跟着出来了。

杜小月解开油布,打开小长木盒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对寒光逼人的袖剑。

她不觉暗思道;“啊,果然是好东西,自己有了它,岂不是如虎添翼了。”。

于是,杜小月说;“王喜,你的礼物我收下了,你的婚事我也包了。你放心吧,等不了几天的”。

离开王喜后,杜小月便带着刘春梅和黄秋菊来到了李氏茶楼。

杜小月说;“春梅,秋菊,咱上到茶楼里去喝杯茶,喝完茶,咱们就回宫了”。

杜小月三人来到茶楼上,杜小月要了三杯茶,她喝了两口茶后说;“春梅,秋菊,喝吧,这茶还是挺不错的”。

不一会儿,从楼下上来了两个端着茶杯的年青人。这两个年轻人一边喝茶,一边又不时地盯着杜小月三人。

杜小月说;“秋菊,春梅,我是到这儿来会见师傅的,你二注意看一看,看他来了没有?”。

然后,杜小月给刘春梅递了个眼色。刘春梅很快就明白了杜小月的用意。

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