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唯死节而已(1 / 2)

剑歌行 七辛海棠 964 字 11个月前

没有碗。

这句话让锦衣玉食的李扩脸色一僵。

太子平日用的餐具茶具,是河西官窑烧制的“天青蓝”。

这种瓷器色泽蔚蓝如青玉,一套瓷器价值千两白银。

天青蓝瓷器虽然贵重,但宫中用度难免有损耗,所以河西官窑每年都会进献数十套名贵瓷器。

荣华富贵了一辈子,李扩从未想过,居然有人连吃饭的碗都没有。

李扩涩声问道:“没有碗,你们用什么吃饭?”

明岳指着厨房角落的二十多个竹筒说道:“那个便是碗了……”

李扩皱着眉拿起竹筒查看。

杜牧之笑着点点头:“其实这竹筒盛饭很是不错的,不烫手,还有一股竹子的清香。”

明岳淡淡说道:“……好是好,就是吃完之后不易清洗,特别是油多了的话,会粘在竹筒内。”

杜牧之苦笑:“村里清苦,哪有什么荤腥。”

一边说着,杜牧之将竹筒放在灶台边,然后往里面分发米粥。

闻到食物的味道,学童们兴高采烈的在门口等着。

杜牧之每叫一个学童的名字,便有一个孩子进来欢天喜地的拿走竹筒。

看着学童们在屋檐下无比香甜的吃着米粥,又看看明岳和杜牧之淡定用餐的样子,李扩拿着自己的竹筒,将喝了一口青菜米粥。

米粥入口,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

熬粥的米,应该是陈米,虽然没有发霉,但滋味不如当季的新米好吃。

米粥里加青菜,虽然营养更均衡,但青菜熬烂了有股淡淡的酸涩感,让李扩眉头紧皱。

明岳轻声说道:“这是百家米,吃起来味道怪一些也是难免的……”

百家米?

李扩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

米粥里的食材,是这些学童的家长送来的,熬粥的大米是你一斤、我两斤的拼凑而来,滋味自然是难以言表了。

这种难以下咽的食物,真不知道这些人为何吃得如此开心。

李扩硬着头皮吃了几口,但实在难以忍受那随时要呕吐的反胃感,只得将竹筒放下。

李扩背着手向学堂外面的空地上走去,杜牧之连忙放下米粥跟了上去。

杜牧之跑了几步之后,忽然发现,学堂附近一个个面色凝重的侍卫纷纷走了出来。

侍卫们脸上的煞气让杜牧之吓了一跳,连忙放缓了脚步。

正在吃饭的学童们看到忽然出现了杀气腾腾的官兵,也吓得不敢乱动。

明岳笑着安慰了孩子们几句,然后缓步跟了上去。

随着明岳轻轻挥手,侍卫们纷纷退下,在学堂附近警惕的看着四周。

看到这一幕,杜牧之自然也明白了李扩的身份。

杜牧之跪倒在地,向李扩行跪拜礼。

微雨之后的地面有些湿润泥泞,李扩连忙将杜牧之扶了起来。

“牧之的诗才是有的,但我还得问问你其他的事情,”李扩开门见山的说道:“如果天下大乱,安旭山起兵攻打冀州,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很凶很残暴,但杜牧之毫不犹豫的说道:“敌军势大,需要坚壁清野,在冀州城固守待援。”

显然,这个问题杜牧之早就思考过了,所以才答得这么快。

但这种固守待援的被动打法,对于飞扬跳脱的李扩来说,并不十分满意。

李扩又为问道:“如果安旭山兵分两路,从范阳与河东出兵,两面夹击、四面包围,切断冀州与洛州等地的联系,你该如何应对?”

杜牧之平静的说道:“依然只有固守待援而已。”

“怎么可能守得住?!”李扩恼火的说道:“我知道冀州城很坚固,但是敌军围住了四面攻打,你又能守住多久?”

杜牧之沉声说道:“囤积粮草,广募民壮,堵死四方城门,日夜轮班值守城墙,不出意外,可固守三个月。三个月内,朝廷援兵若能到,必能大破贼军。”

李扩嘿嘿一笑:“那如果三个月之后朝廷援兵依然没到呢?投降还是突围?”

杜牧之肃然说道:“即便朝廷援兵未至,依然要坚守城池,范阳军骁勇善战,朝廷只有利用人力和物力的优势,消磨,分化,必能战而胜之……至于守在冀州的忠臣义士,最后唯死节而已。”

这句话,不禁让李扩对这个书生刮目相看。

明岳在一边轻声说道:“冀州是四战之地,范阳军又训练有素,如果出城野战,冀州军必败,只有呆在城中固守,才能成为范阳军面前的一颗钉子,不但能牵制敌军的动向,必要的时候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