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1 / 2)

颜笙与圆胖橘对视一眼,眼睛扫到小花盆里绿油油的野草,自他手里拿过小花盆,正想袒露身份,表示传言不可信,却听见崔攸宁的低沉声音。

“对于女子来说,你比那贼人还危险。”崔攸宁警惕地看着唐如雪,道:“一见到漂亮,就健步如飞。修清心诀这么多年也没戒色。”

“别这么小气,只是看看,不动手。况且,我可是货真价实的女子,”唐如雪被戳破心思,睫毛羽扇般上下眨动,不怒反笑。

唐如雪懒得与崔攸宁斗气,过去她和崔攸宁虽是共事过,虽是同在府衙,崔攸宁属文,唐如雪属武,两人私下交流不多。

平日里他哪里有如今的拘谨,她嘴上讨不得便宜。她稍加琢磨便知是旁边这位颜笙的缘故。

城中谁不知崔攸宁心仪之人是……竟在颜笙面前端起来,可真是……

唐如雪揽过颜笙的胳膊,笑道:“笙姑娘,可否与我一同去具雉城。我的拳头比旁边崔大哥硬多了,他不过占了神仙身份的便宜。带着一路同行,姑娘也能一路安心。”

颜笙点头,与掌柜递上铜钱,四人离开一道客栈。

至于那个彪形大汉,他是唐如雪的线人和师弟,就留守在客栈里,说是要在附近打探鹤冲派掌门夫人与元老失踪的线索。

颜笙与崔攸宁并没有把真相和盘托出,四人没多久就离开了鹤冲派周边。

颜笙攒了二十五两银钱,他们四人没有花费多少路费,就来到了具雉城的领地。

说来也是稀奇,那天服下崔攸宁的扶胥丸之后,就看到圆胖橘恢复了人形,不再是一副凶神恶煞的凶兽模样,变回原先那个鼓着腮帮子的胖小孩。

三人来到具雉城已是十日后,说起来她有几日没见到陆析了。

具雉城不光是颜笙和陆析修行前所生长的地方,崔攸宁也是生于此地,她和崔攸宁自垂髫时就已经相识。

颜笙忆起崔攸宁初到具雉城时,她带着他遍游大街小巷,还曾戏言自己是全天下最了解这里的人,如今再次回来时,身边还站着崔攸宁,她却再也说不出来这话。

一晃几百年过去了,具雉国的街道已全然变换样子。

金桔在她小时候不过几钱一枚,如今都变作几百钱一枚的珍品。

原先城中的一间书斋如今还是书斋,只是换了主人,换成了原先书店老板的子孙后代,只不过生意不如当年紧俏,店小二都沦落到在门口摆摊叫卖了。

“瞧一瞧看一看,新出的《崔尚书大战元太师》二百三十三部到了。”

“崔尚书和元太师系列都出了二百多部了。我走的时候才看到第七部。”唐如雪反复咂摸着标题里的句子,独自一人走向摊位。

热情的小贩递过一打细线扎好的厚本,书封上全写着崔尚书和元太师。

不远处颜笙与崔攸宁并排站着,疑惑爬上眉梢,小声问道:“崔尚书是你爹?他不是元太师提拔的吗,怎么反目了?你爹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被他盯上了?”

崔攸宁哑口无言。

嘴上戏言着崔攸宁,颜笙心里也有些诚惶诚恐,她还记得她那个徒孙说着“太师”两字,她能够想起来的太师只能是她的父亲。

唐如雪和圆胖橘两人怀里抱着两摞书,走向他们两人。

颜笙随手翻了一本书,里面元太师的形象却是罄竹难书的罪人,不免恼道:“元太师一向清廉,怎会被后世描画如此。”

唐如雪说道:“元家父凭女贵,活着就封为太师,还任同平章事。百姓眼里就是奸相。而且他女儿啊……”

颜笙怔愣一段时间,她家里还有这等事?

圆胖橘一边翻着琳琅满目的书封,一边问道:“那这个崔尚书是谁呀。”

“崔尚书是我们这里飞升上去的仙人。”小贩拉过圆胖橘,抽出一本妃色书封的本子,上面竖排楷书写了一行字——《元小姐与我》,著者名为季乃安,“这本可以看看。”

瞥见书皮上的文字,颜笙脑海里像被针扎似的,零零碎碎的片段不断翻涌出来,她忙大声打断小贩的卖力推销:“圆胖橘,你把小花盆丢哪了。”

小贩说得兴致盎然,正要向异乡来的圆胖橘解释,看见颜笙瞪了一眼他,索然地闭上嘴。

圆胖橘把书放到颜笙怀里,抱起小花盆,回头就看见颜笙的面色苍白得有些可怜,娥眉蹙成一条线,像一朵被摧残的娇花,被怀里抱着的高高垒叠起的书压弯。

他心里头产生愧疚之意,却见崔攸宁不动声色地抱走了那摞书。圆胖橘转头,觑见唐如雪不以为然。

唐如雪不忘火上浇油,不顾体面地打趣崔攸宁:“听说那元小姐去世后,崔大哥逢年过节都要给她写一首挽词。”

在话语风暴之中的崔攸宁,因为年岁已有数百年,并没有被发现身份,安详地端视着旁边颜笙的反应。

刚刚见到书封时所流出错愕绝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