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跪迎圣驾(3 / 5)

掌控了大半个印度洋以及整个西太平洋。

但是因为缺乏足够数量的近海内河炮舰,使得对近海以及内陆地区的掌控力度不是很大。

大楚帝国海军,如今不缺远洋战舰,缺的是大量的近海内河炮舰。

这种尴尬情况,其实也是大楚帝国国力强盛,对外强势扩张后,但是海军内部的战略却没有进行及时调整,依旧把夺取制海权作为核心目标所导致的一种冲突。

争夺制海权的海军,那么建设重心肯定是远洋战舰,而远洋战舰吨位大,吃水深,很难沿着河流深入内陆作战的。

承担这种任务的乃是吃水很浅的内河炮舰。

直到最近印度半岛那边经常抱怨内河炮舰不够用,催促增援更多的炮舰后,金陵城里的那些老爷们才发现内河炮舰不够用了。

所以这才紧急搞了个近海内河炮舰的建造计划,准备先搞一批炮舰出来,然后拉到印度半岛那边去应急。

反正这玩意吨位小,技术难度也不搞,随便搞个船体,然后装个蒸汽机,再装备几门前装线膛炮也就差不多了,甚至都不用国内的那几家大型造船厂动手,随便拉几家中型造船厂来都能搞。

而近海内河炮舰的建造计划,也是压缩千吨级以下护卫舰建造数量和生存空间的原因之一。

大楚帝国海军之前在海外,缺乏近海内河炮舰,深入内河作战的时候,往往就是动用那些吨位比较小的护卫舰,比如那些排水量五六百吨,七八百吨的护卫舰,这些船只虽然是远洋船只,但因为吃水比较浅,勉强也能跑到河流里作战。

但是毕竟不是内河炮舰,各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如今有了更多的近海内河炮舰计划,这些小吨位的护卫舰就更缺乏存在的理由了。

同时近海内河炮舰,他不仅仅能够只有内河炮舰,他还有近海炮舰……或更准确的说是近海巡逻舰,大楚帝国海军里一直都有这种舰种,只不过以前非常的不起眼而已。

但是一些吨位比较大的近海巡逻舰,则是覆盖了护卫舰的一部分战术作用:近海巡逻以及护航!

上有巡洋舰压着,下有近海巡逻舰顶着,小吨位的护卫舰就很难受了,最终海军干脆直接对远洋舰队里的护卫舰进行了新定位:小型巡洋舰,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吨左右,充当新式大吨位巡洋舰的低成本代替品……然后用来远洋打杂用的。

至于什么近海巡逻的任务,则是彻底的抛弃,交给新的近海巡逻舰去负责。

同时海军提升并扩大了近海巡逻舰的性能以及战术定位,让近海巡逻舰具备一定的出海巡航的性能,以取代以往护卫舰的作用。

由此形成了承顺三十年代后的海军各种战舰的规格以及定位。

四千吨以上的战列舰,号称是舰队决战主力,实际上大概率摆在码头上没啥用……

两千吨到四千吨之间的巡洋舰,说是辅助战舰,但实际上会成为海军的绝对主力战舰,承担舰队决战,侦查,护航等几乎所有战斗任务。

千吨到两千吨之间的护卫舰,说是护卫舰,但实际上就是小号的巡洋舰,跟随巡洋舰或战列舰一起行动,打个杂什么的。

数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的近海巡逻舰,在本土海域则是进行近海巡逻任务,在海外则是负责近海巡逻,护航,舰炮外交、必要时候进入殖民地内河巡逻,作战等。

数十吨到一千多吨不等的内河炮舰,专门用于河流以及湖泊使用,吃水非常浅的战舰,用于在边疆或海外殖民地的内河,湖泊地区里进行驻防,巡逻,护航,威慑等任务。

上述五种战斗舰艇,将会成为大楚帝国海军未来数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大概率会一直持续到承顺四十年左右。

因为海军给这一发展方案的拟定时间是前后两期,每一期十年。

罗志学在青岛海军基地里,听取了海军对未来发展的一系列报告和方案,视察参观了汉天号战列舰,还检阅了海军的一支舰队的实弹训练。

在该海军基地里停留了三天时间后,罗志学这才乘坐着御用专列继续他的路途。

御用专列先是往西行,回到了济南之后加煤加水,不过罗志学并没有下火车,御用专列经过简单的加煤加水后则是跨过济南长江大桥继续往北前进。

途中,罗志学也陆续在经停的火车站里接见当地的官员,或下车进行简单的视察,不过时间都很短。

毕竟这一次北上后,罗志学的下一个视察重点是天津,不是沿途的德洲等地。

承顺二十九年七月十三日,天津火车站。

该火车站一大早就被全面封锁,所有列车全部停运,大量穿着深蓝色双排扣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