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攻萨摩藩(1 / 3)

德川秀忠的外孙女继承皇位,明正天皇(1623—1696年)。

这是日本历史上自八世纪出现称德女皇后,八百多年来再次登基的又一个女皇。

如今的日本正是在她的统治下,可天皇的实力,远不如一个小大名。

萨摩藩第二代藩主岛津光久刚当上藩主三年。

随着他爹岛津忠恒等人先后死去,在日本战国时代叱吒风云的人物,已经基本死绝了。

岛津忠恒死去时,有九位家臣为其殉死。

岛津光久像他爹处置为岛津义弘殉死的家臣一样,没收殉死大臣的领土,罢免一些旧臣,全都换上他的亲信。

为了让岛津光久能够顺利接班继位,岛津忠恒可没少费心思。

因尹集院忠栋和尹集院忠真父子之故,岛津忠恒平生最恨权臣。

他对手下之人的弄权者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稍有跋扈的苗头,便会遭到打击、斩草除根。

岛津忠恒下狠手诛戮权臣,更是为岛津光久将来接班掌权铺路。

此外,为为让岛津光久和幕府将军以及幕府重臣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岛津忠恒让岛津光久以人质身份长期驻留江户。

岛津光久这一待就待了六年。

直到宽永十四年(1637年),九州肥前的岛原半岛和天草群岛发生“岛原之乱”,当地的农民和基督教徒发动起义,共同反抗德川幕府的横征暴敛和强硬禁教政策。

幕府派板仓重昌为总大将,领兵前来平乱,并要求九州诸大名出兵助战。

这一场军役,自然少不了岛津家。

但岛津忠恒此时有病在身,不能上阵,便急召岛津光久回来领兵出阵。

岛津光久心中挂念的不是打仗,而是继承人的身份,得知他爹要死了,连忙赶回鹿儿岛,回来的第二天,他爹就驾鹤了。

幕府老中土井利胜、酒井忠胜、阿部忠秋召岛津光久登城,颁发了幕府宣令,同意岛津光久袭封,领萨摩、大隅、日向及琉球如故。

当然不是只有这四座城,德川幕府发布《一国一城令》,规定每家大名只能保留一座城池,个别领地横跨数个分国的大大名,可以保留多几座城池,但也是每个分国最多一座。

不过,这个令并没有贯彻执行。

至少在岛津家是这样。

严格而言岛津家最多可以保留三座城池,萨摩、大隅、日向诸县郡。

但实际上,岛津家的城池一共有一百一十四座,这一数量规模一直保持到明治维新时期。

《一国一城令》对岛津家的效力,只不过是不再修建新的城池而已。

岛津光久再次登城,面谒将军德川家光,献上太刀一把、日向马二匹、银币一千枚、绢一百匹,向德川家光谢恩。

而德川家光则是赐给他一把太刀,叫他好好干,要是不服,可以试试此刀锋利不。

尽管岛津光久在此当人质极力与德川家族建立联系,连他的名字都是德川家光赐给的,可对于岛津光久依旧不信任。

德川家光是不相信光久像他爹那样有能力还效忠于自己,而且萨摩藩的武士向来以桀骜不驯而闻名,一个小年轻能不能压住手底下的人还是个问题呢。

随着日本战国的结束,岛津光久基本没有机会领兵打仗,他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参战就是代父出征,但是那一次完全就是去打酱油野餐去了,就匆匆赶会来继位。

而他本人也极为爱好儒学,喜欢读书、擅长做汉诗、书法绘画都有涉及。

岛津光久在江户三百藩当中,都属于鹤立鸡群的那种文化人。

其余一大帮人全都是文盲。

纵然是德川幕府的掌舵人,也顶多算是个识字的。

喜好儒学当然就会选择施教,尽管德川幕府也重视儒学,号召建立“藩校”,但多少在大名居住的地方或者大城市附近,就读的学生也都是藩内高级武士的后代。

可岛津光久不一样,直接把藩校开到乡间基层,连最低等级的武士子弟都能接受教育。

“四民”中的士,就是武士,是身份等级制中的特权阶级,享有政治和军事上的特权。

每一个武士只能有一个主君,一旦成为其家臣,就必须为其服役一生。

相比其他三个阶层,武士阶层还有三个优点。

可以成为政府官员;可以称姓带刀;对平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农”占据85%上的人口,武士只占据极少数,相当于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

相比于大明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