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决心(3 / 4)

着来到这里了。

刘文江和船队里的其他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并不是移民,而是受雇于蔚蓝贸易公司的一名员工,职务是书记员,这一次是随同公司的商船来南非城贸易的。

刘文江,山西太原人士,家中世代为农,到了他这一代,小时候因为聪慧,让村里的一个老童生看中,教授他读书认字。

后来更是考入了县小学,成为了吕家百年里第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只不过刘文江的才华都是在文科上,而不是在理科上。

而在当代的大乾王朝,虽然文科也很重要,想要为官就必须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但是对于家境普通的学子而言,如果侧重于文科,这就意味着很难获得奖学金。

而刘文江更是严重偏科,理科成绩别说一半了,平日月考的时候甚至都不及格,也就是他的文科成绩实在优秀,这才避免了被退学的结果。

不过这样的他,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什么奖学金了。

在大乾王朝,甭管是大学还是预科又或者是中学、小学,文科的奖学金比例都是比较小的,而且竞争是极为激烈的。

刘文江小学六年,都是未能获得过奖学金,等到了报考中学的时候,他虽然成绩严重偏科,但是好歹文科成绩出色,勉强也是考上了太原府中学。

但是他虽然考上了太原府中学,却是没有去上过哪怕一天!

因为当年春天,他家因为一场大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坍塌,他的父亲不幸辞世。

这也就意味着,吕家失去了顶梁柱,他作为吕家的长男,也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自然是不得不放弃学业,然后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实际上,就算是他不是因为需要养家,实际上以吕家的情况来说,也是无力继续承担刘文江的求学费用了。

吕家不过是普通的农民家庭而已,纵然是大乾成立后,吕家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交的税少了,只要辛苦一些,倒也能勉强吃饱,然后吕父在农闲时分也是到处找活做,他母亲平日也是在家里做一些刺绣等伙计,就连刘文江的年幼的一个妹妹和弟弟,也是天天忙着。

这样的五口之家,每年省吃俭用,连修房子都是舍不得修,这才是勉强供他刘文江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业,这想要继续读下去的话,以吕家的家境是不可能的事。

当年十六岁的他,接过了父亲的重担开始养家!

不过好歹是读过书的人,还有着一张小学文凭,倒也不用和大字不识的父亲那样,只能埋首农田里,闲暇出去做苦工,刘文江凭借着小学的文凭,再加上写的一手好字,在县城里找了份文书的工作,收入不算高,不过比寻常的农民却还是强得多的。

如此熬了几年后,他的弟弟也是长大成人,能够为家里分担干农活了,他的妹妹也是顺利出嫁了,虽然没有嫁了个大富大贵,但也是个殷实人家。

这个时候的他,才是松了一口气,挺起了腰,抬起了头,并视线投向了外面广阔的世界。

读过书的他,虽然只是读了个小学,但是他还是不甘心让自己一辈子就被困在这个小县城里的。

他要去外面的世界,更广阔的世界!

下定了决心的他向母亲行了跪拜大礼,祈求母亲原谅自己的远游,并交代弟弟照顾好母亲,然后他就是一路跑到了上海。

在这一段漫长的旅程里,他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火车,还在黄河上坐上了人生中的一次蒸汽渡轮,当他看到以往只是在文字描述里的火车和轮船时,内心的兴奋是难以言喻的。

不过到了上海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大城居不易。

上海的物价高昂,吃的住的处处都要花钱,身上的那些积蓄根本不足以让他在上海扎下根来。

所以他就和当代很多去上海、天津、广州、金陵城等大城市寻找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到了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

幸运的是,刘文江是个读过书的,有着小学文凭,这个小学文凭虽然不算什么高学历,但是刘文江还能写一手上好的字,普通的文章也写的不错,再加上刘文江也不是初出茅庐的人了,他离乡之前,就已经是在家乡的一家商行里工作了四年。

所以他找工作倒也是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很快就是在一家贸易公司里找到了一份文书的工作。

但是干了半年后,他发现在上海的工作虽然薪资更高,但是也没有高到离谱的程度,更关键的是,在上海的生活开销实在是太大了,在上海半年,他竟然是没有额外积攒下来一文钱。

要知道,当初他离家的时候也可是对他的弟弟承诺过,等他到了上海工作之后,就会给家里寄钱的。

如今别说寄钱了,他发现连搬离贫民住宅区都是做不到。

就当他觉得前途一片黑暗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了上海商报上的招聘信息!

那是一家海外贸易公司的招聘信息,招募船长,水手以及其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