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烦恼少不了(2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697 字 9个月前

机的罪名。

但是粮食加工行业却是没有这种风险,因为大乾粮食总公司,他们控制的普通粮食的价格,但是对于粮食加工产品,那是不管的。

所以,很多粮商们都是开始转行,最多的就是转行为面粉加工或者是大米加工行业,要么是做其他的粮食加工,副食之类的。

总是,是没几个人玩传统的粮食贩卖这种不赚钱还风险特别高的行当了。

粮商和盐商一样,也是逐步成为了历史名次,如今的粮商们,不叫粮商,人家是往往搞粮食加工半夜的,是加工业,是属于大乾支持的工业。

你现在要是还称呼他们为粮商,他们都跟你急!

谁是粮商了,你才是粮商,你全家都是粮商!

随着大乾的成立以及工商业的持续推进,实际上很多行业都是在逐步消失或者是改变!

盐商是第一种大范围迅速消失的群体,大乾实行盐业专营制度后,除了大乾盐业公司外,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从事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逮住了就是斩首。

还有很多行业进行了改变,比如说纺织业,哪怕是在封建时代,纺织行业也是一直存在,而且规模是非常大的,大量的手工作坊里的织工们,用着原始的工具生产布匹、丝绸。

而当大乾王朝开始动用新式的机械生产布匹和丝绸的时候,一度造成了大量的原始手工纺织作坊的倒闭,无数织工实业。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大乾王朝的纺织业升级,是没有什么限制的,甭管是国企部的直属强企业江南纺织公司,还是民营的大洋纺织公司等,都是可以随时随地的购买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设备升级生产。

同时织工的失业,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虽然新式机械提升了效率,理论上不再需求更多的工人了,但实际上,提高了效率后,成本变的更低,布匹的销量也是更大,从而促使工厂扩大产量,雇佣更多的工人。

真正唯一受到打击的,其实是农村里的传统小农经济,不过如今大乾方面正在对农村经济进行引导改变。

他们鼓励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开荒,种植更多的土地。

以往,不是农民们不想开荒,而是没地可以让他们开荒,那些荒地们,看上去是荒地,但也都是有主人的,你跑到别人家里开荒,这不扯淡嘛。

但是现在,官府却是免费提供大量的荒地让农民们进行开荒,同时也是采取的统一农业税,让乡村里的地主们税赋负担加大,迫使他们主动放弃土地。

从而让普通的农民们,拥有了大量可供开荒的土地!

开荒,种植更多的土地,这就让农村里的每一个劳动力都需要充分劳作,这个劳动力,不仅仅局限于男性,还包括女性。

数千年来,华夏的农村妇女,一直都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构成,可没有说要解放妇女劳动力后才能让她们种田。

在农闲时期,男女一起下田种地,而在农闲时分,男性一般会寻找机会打零工,或者是开荒什么的,而妇女则是会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纺纱织布,供家人穿。

如今机制布横行,而且价格低廉,这一定程度上来说,极大的削弱了她们的劳动价值。

机制布对农村的小农经济的冲击是有的,不过影响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妇女纺纱织布做出来的布匹,都是做成衣服给家人穿的,并不会,或者说并没有多余的布匹可以拿出去贩卖。

因此,市面上的棉布价格高低,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自给自足,外头一两银子一匹布,和十两银子一匹布,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他们自给自足,并不参与到市场经济当中。

至于说专门长时间纺纱织布,或者干脆是组织多人长时间纺纱织布,然后拿出去贩卖换钱,这种有,但实际上数量不多,而且这种模式实际上已经是脱离了自给自足的范畴,这已经是传统的小作坊模式了,和广大的普通农民实际关系不大。

而这种纺织类的作坊,实际上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也是大多都是进行了设备升级。

那些大型的纺织公司,可能会购买数以百计的机械设备,雇佣数百甚至上千的工作生产布匹,但是对于那些小作坊而言,他们也可以购买一台,两台机械设备,然后继续他们的小估摸作坊式的生产。

所以,纺织业的变革,实际上对农村的自给自足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并不算大,农村地区的商品流通非常稀少,这也就注定了市场经济很难影响到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村地区的。

在纺织业的革新,乃至整场工业革命里,影响最大的还是原来的传统手工业者,尤其是那些顽固,不知道变通的手工业者,他们所受到的冲击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