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草原巨变(3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659 字 11个月前

着比较高大的马匹后,正委托大乾西洋公司想办法从北非和欧洲引进种马和母马,准备进行杂交培育。

但是即便他们得到了欧洲和北非的马匹进行培育,但是也别指望能够得到他们理想中的战马了,那玩意暂时来说根本不存在,至少未来的几百年内,都不可能出现!

真等到技术发展可以培育出来了这种超级战马,估计那时候坦克都被淘汰了,还玩啥骑兵啊!

乾元元年年八月,甘肃西宁,甘肃巡抚衙门内。

新任,同时也是首任甘肃巡抚胡德志皱着眉看着手中的信件,这是第五兵团转交过来的公文,公文的内容很简单,说是北边的蒙古人似乎有所异动,军方已经是加紧防备,同时也希望地方衙门能够配合好军方,做好民众疏散,物资储备工作。

在大乾军政分离的政治生态里,军方那边自然是不会把军事事务详细通报给巡抚衙门,但是甘肃这边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而军方很多时候也是需要地方上的支持,所以双方的互动是比较多。

看着手中的军方送过来的公文,胡德志皱着眉,这些蒙古人又要有所动作了吗,这一次是想要入关劫掠物资,还是说想要突破长城封锁线,杀入青海等地,又或者是想要在甘肃这边对大乾施加压力,以减轻他们在河套地区所受到的庞大压力?

胡德志虽然不是军事将领,但是身为大乾高官,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新成立的甘肃省巡抚,此人自然不是什么普通的文官,见识和能力各方面都是相当出色的。

他很清楚,为了进一步压缩蒙古人的空间,更是为了夺回河套地区,大乾在崇祯十一年开始,就已经是秘密展开了河套战略。

什么战略呢,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甚至都不是什么军事上的行动,而是通过移民蚕食,大乾沿着黄河两岸沿途修筑棱堡,建立移民点。

一开始,对面的那些蒙古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大乾在黄河两岸建立的棱堡规模都不大,而且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只有少量移民。

并且也不主动去袭击河套平原上的蒙古人的部落,更何况,这一段的黄河到了冬天的时候是会结冰的,因此在蒙古人看来,这种小规模的修建堡垒和殖民影响并不算太大,他们依旧可以来去自由。

但是,当一个个小型的棱堡修建起来之后,并依托这些城堡形成了一条稳固大约五十多公里的前出通道后,蒙古人终于是意识到,大乾是想要逐步蚕食河套地区,他们就开始紧张了起来。

河套地区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数千年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往往就能够控制该地区,但是一旦中原王朝衰弱了,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控制这一地区。

甚至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各部落而言,这个地方也是彼此的竞争区域!

数千年来,河套地区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战争的历史,各部落,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不断的进行厮杀,无数的将士们洒下的鲜血成为了滋润这一片土地的最佳养料。

大乾试图收复河套的举动,让蒙古人感受到了危机,所以也是开始出动兵力拔出这些小型的棱堡。

只不过之前,双方都还算比较克制,一方面是双方也算是达成了协议,大乾还给林丹汗封了一个封号呢,双方也还保持着互市关系。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前些年大乾的重心是恢复民生,发展工商,对外扩张是保持了克制,而蒙古人也是忙着打察哈尔,打女真。

双方都有事忙着,这大规模的战争自然是打不起来,但是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却是相当的频繁。

然而今年开始,胡德志却是知道,大乾已经是开始逐步改变北方政策,其主要诱因也不是说大乾已经是准备好了北伐,实际上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大乾高层的基调还是发展农业工商经济,强大自身为主,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依旧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

这从去年年底的财政预算支出分配里就看得出来,大量的财政支出依旧是集中在内政上,军费支出依旧持平,但是大乾的财政收入一年一比一年多,相对的财政支出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军费的总数却是没有得到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军费支出比例是逐年少量降低的。

大乾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对外扩张的规划!

但是今年三月份,从北方草原传来的一个消息却是让大乾感受到了北方的威胁,因为在今年二月份,蒙古人在草原上发生了一场规模相当宏大的战役,据传蒙古人在这一次战役里投入了十多万兵力,而林丹汗的对手也是投入了七八万的大军,而结果呢,林丹汗大胜,反对派主力被歼灭大半,最后狼狈而逃。

这也就意味着,蒙古人在北方草原已经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尽管他们还没能彻底的消灭或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