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暂时熄火(3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534 字 11个月前

在天下局势不稳,庞大的地方卫所如果裁汰了,说不准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之前裁撤驿站,可就出了一个让崇祯夜不能寐的李自成,再把卫所削了,再出个张自成怎么办?

而且这天下是越来越不太平了,南方的伪乾贼军闹的这么凶狠,诸多地方的野心家也是有样学样,去年各地方报告上来的叛乱,比往年至少增加了十倍以上!

单单是陕西地区,当地官府就是先后镇剿了超过五十次的中小规模的叛乱。

甚至是南方前线,比如湖广、南直各府、福建乃至江南繁荣之地都是出现了中小规模的叛乱!

地方卫所兵力虽然打不过伪乾贼军,但是依旧是镇压各地叛乱,维持明王朝地方统治的有力工具!

至于前线兵力不足的问题,崇祯已经是力排众议,决定抽调两万边军南下增援马士英!

明王朝的诸多应对,楚行也是能够看得出来一些倪端,不过楚行并没有为此反应过度,虽然冬春时分的一系列攻势并没能最终达到己方想要的战略目标,但是也是收获不小,现在大乾王朝需要消化这些胜利果实,并为雨季过后的秋冬攻势做准备!

如今的战事虽然告一段落了,但却不是代表着战争的终结,而是为了下一场战争最更加充足的准备!

趁着雨季这一段时期,大乾救民军开始腾出手来对各部队进行休整补充,另外抓紧时间完成对现有五个暂编团的改编工作,把他们改编为正规的混成团,另外也是准备适当的小规模的加强前线各部队的实力,以加强火炮数量、枪支数量以及开始小规模装备板甲为主。

然后内阁方面也是急需把新攻占下来的湖广北部、南直各府地区彻底纳入统治,让这些地方为大乾王朝提供兵员、税赋!

打下一地掌控一地,这是大乾王朝现阶段的军政核心战略!

他们可不是流匪,打完就不管了!

所以前线的战事虽然停下来了,但是楚行却是依旧忙碌,不仅仅是楚行,其实整个大乾王朝的行政体系都是保持着持续的高速运转着。

不仅仅有诸多行政事务,而且崇祯四年的殿试也是即将开始了!

这一场科举,严格上说起来,还是大乾王朝的第一次正式科举,和去年匆匆忙忙的登极恩科不一样,这一次的科举是举办的非常标准。

从县试再到府试、院试,然后再到乡试以及会试、殿试,全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科举的流程来。

在二月份,前线各部队奋战的时候,已经是有数千名各地士子汇集扬州,参加了大乾王朝的第一次正式会试了。

虽然当初参加的士子,很多都是用来凑数的,质量堪忧,如果是按照明王朝的科举标准来看,这数千名士子里,恐怕十分之一具备真材实料的都没有,但是楚行,乃至整个大乾王朝都不在乎啊!

这一次的科举,因为各地的大部分读书人因为对大乾王朝有所抵触,所以并没有和明王朝举办科举一样踊跃参加,但是这也是相应的降低了门槛。

基本上来报考的士子,稍微过得去就能够获得秀才的功名!

考举人也比较简单!

举人考会试也是简单,数千人应考,足足录取了三百多名进士科的贡士以及八十多新学贡士。

加起来就是四百多人了,占据应考士子的六分之一!

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出意外都能够通过殿试,并获得进士或者新学进士功名的学子,有超过半数都是出身于国子监。

因为国子监的学生,本身就会被赐予举人功名,有着直接参加科举的权力,而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也是以国子监的授课内容为主,所以国子监的学生考中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这也和地方来应考的举人并不多的缘故有关!

四月份,楚行正式召开殿试,并亲自坐镇!

而且还亲自批阅了新学进士所有的八十多份考卷,同时还批阅了进士科排名前三十名的考卷。

钦定了来自苏州府的一个年轻学子苏国璋为新科进士科状元,国子监理学院的学生李文典为新学进士科状元!

同时亲自诏令进士科一甲进士、新学进士二甲以上进士进入军机处,分别授予不等的军机处官职。

不过楚行让他们进入军机处,可不是让他们养望的,而是锻炼他们的能力的。

因为大乾王朝的军机处,和明王朝的军机处不同,并不是一个养望机构,而是一个实际处理政务的机构,这些新军机们进入军机处这个事实上的秘书机构,是锻炼熟悉政务的。

但是不可能和明王朝的翰林一样,能够在皇帝身边儿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然后直接熬出头入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