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员调动,新人旧人的交替(2 / 3)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770 字 10个月前

r>
因为谁都知道,陈二牛这家伙虽然本事不一定很强,但是却最喜欢跟大王私底下讨论,他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肯定是跟大王沟通后的结果。

因此再也没有人傻乎乎的说什么他们的雄图大略了,而是就东进方案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

而这一次讨论的更多的是战术问题,比如说要东进的话,肯定是要先打登州府和莱州府,可是登州府和莱州府怎么打呢?

后续的一系列战略都是需要进行详细考虑的。

而这些事说起来麻烦,但实际上却是可以按部就班的解决,因为最难的就是决定战略大方向了,一旦决定战略大方向,那么剩下的事就简单了。

这就好比吃饭一样,最难解决的是吃什么?一旦决定了吃什么,那么到时候即便遇上堵车,遇上前女友,遇上餐厅倒闭都不是个事,实在不行换个餐厅也是可以的,毕竟条条马路通餐厅,只要认准了要吃什么,总能找到地方吃上的。

因此今天的御前战略会议,气氛那是相当的友好,没有再去争论该吃什么这个超级战略大难题,而是关注在那里吃,怎么去的细节上。

哦,不对,是没有人争论东进还是西进了,开始讨论怎么打登州府和莱州府,怎么杀到海边,怎么搞死当初偷袭救民军的孙元化。

因为孙元化的火器部队,在大明可能是最强悍的,这一点甚至要抢过大明的边军。

这种时候,楚行就是不怎么关注了,而是任由这些将领们自由发挥讨论。

毕竟涉及到诸多细节战术的事并不是一个人脑洞大开就能够解决的,需要的是群策群力。

后续的作战计划楚行肯定是不用管了,不过有一件事情楚行是需要亲力亲为的,那就是任命四个野战兵团的军事主官。

对于四个野战兵团的军事主官人选,楚行其实早就有了预案。

首先便是第一野战兵团的总兵官,楚行预定了李大虎。

这个李大虎在最近的几个月里表现的相当出色,没有枉费楚行对他的一番栽培。

而第二野战兵团的总兵官,则是楚子斗,这个楚子斗在第二次巨洋河战役和渡河战役里也是表现的相当出色,最近他已经和李大虎一起,成为新生代高级将领的代表人物。

至于第三野战兵团的总兵官,则是陈先赟,他也新生代将领里比较出色的一个,虽然并不如李大虎和楚子斗那么出挑,但也算勉强可用,而且这个人虽然保守,但是他够忠心啊,这一方面让他在楚行的心中加分不少。

而第四野战兵团的总兵官,则是秦去疾,秦去疾的能力有目共睹,算是第二代军官之中的执牛耳者,楚行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他的。而且说到底,秦去疾也是楚行的亲信,让他统兵,楚行还是信得过他的。

不过也只限于秦去疾了。

刘青山、孙玉秀这两个人,楚行已经是准备把他们边缘化了,当然了,这个边缘化不是说直接剥夺他们的荣华富贵,而是不再让他们单独统帅一支大军作战了。

而这种趋向,实际上在第二次巨洋河战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刘青山、孙玉秀他们还担任着高级军官的职务,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统领军队单独作战的机会了。他们也清楚他们自己的情况,如今将工作方向,转移到了研究提升军队综合实力。

因为他们虽然在统帅大军上不占据优势,但是他们从军时间长,经验丰富,关键时刻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同时又能查漏补缺,是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一点是楚行非常钦佩这些老将的,因为他们在楚行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合力安置他们的时候,他们便自己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决定了四个野战兵团的总兵官人选后,楚行又是选拔了几个比较出色的年轻将领成为副总兵官。

还从钱进下属的参谋里挑选了几个刚培养出来的参谋,作为兵团参谋。

之前楚行就已经尝试在部队里建立参谋制度了,但是真正的在部队里设立参谋职务,还是头一次。

把四个野战兵团的总兵官、副总兵官以及参谋确定下来后,下面的各级主官也会尽心一定的人事调动。

不过为了安抚老人,楚行依然给刘青山、孙玉秀、等人留了大都督府的位置,相当于保留了他们元老的身份,同时让他们担任副总兵官,以及卫所的军事主官。

关键时刻,啃硬骨头,还得老将去上,这一点楚行和老将们心里都很清楚,别看这些小年轻统帅大军,指挥方阵都很猛,但是关键时刻,还得他们上。

因为大家伙都是跟大王一起风风雨雨走过来的,爵位也是最高的,他们是公司的合伙人,如今他们不适合管理了,给年轻人让让位置很正常,但是如果公司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他们这些股东肯定是会跟着老板一起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