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损失之重(2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645 字 10个月前



但是大乾救民军死伤的将近千人就让楚行他们比较心痛了。

因为这方面,朝廷就比较不要脸,除却真正的精锐部队之外,大多数士兵阵亡,就是少一笔口粮的支出,在账面上数字进行略微的变化而已。

但是救民军是要发一笔高额的抚恤金,甚至战死士兵的家中亲人,还要得到大乾的优待,这些都是巨大的支出。

此外,救民军一共就一万多人,动不动就死伤上千人,这是百分之十的战损。

这玩意都快赶上凡尔登绞肉机了。

甚至士兵之中,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就是除却一些命好的老兵之外,大量的小旗之中老兵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住新兵的名字,以及作战技能。

好在这些损失是累积起来的,并且还有大量的新兵在不断的补充,如果是一场战斗就损失一千余人,现在救民军,应该几乎都是新兵了。

而且也不是残酷的战争会影响士气了,而是士兵们完全不想打仗了,甚至直接崩溃了。

好在明军他们伤亡更惨重,又死伤一千五百多人,被抓了几百人的俘虏,在加上损失在河流之上的士兵,明军的损失累积下来也应该能够有个三四千了。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明军主力部队的实力,因为通过审在问战俘,现这些被派遣过河偷袭的明军都是卫所兵居多,此外还有一部分是青壮,朝廷只会派去一部分精锐参杂其中,并且战事一旦不利,精锐便会迅速撤退。

而那些侥幸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新兵,也会迅速成为老兵。

换句话说,这些明军都是炮灰,真正的主力,也就是那些武之文招募训练的募兵都还好好的呢。

同时也意味着,不仅仅是楚行在拿明军做磨刀石,明军也在拿救民军做磨刀石

不过也许是死伤的人数多了,因此明军在第八天后就是停下了大规模派遣部队过河偷袭,至于他们偷偷摸摸少数人过来当探子,这种事大乾救民军也很难全部现,因此明军肯定是还有继续派人过来,不过规模太小,隐蔽性太强,大乾救民军一时间难以现,因此也不好判断。

毕竟大乾救民军能够偷偷的派遣斥候过河查探情况以及搞破坏,人家明军自然也就能够派遣斥候过来打探情况。

毕竟双方隔着的都是同一条巨洋河,而且双方也都是对江面进行了监视,你做不到的话,对方也做不到,你能够做到的,对方自然也就能够做到。

总体而言,在明军主力抵达薛家桥后的这八天时间里,双方一方面进行战略准备,一边是打起了小规模的战斗,虽然影响不了大局,但是也能够试探出来对方的一些虚实。

至少通过这些战斗,楚行就知道,明军的主力部队都还好好的在巨洋河东岸。

如果明军的将领不是太傻的话,那么他们也能够察觉出来,今时今日的大乾救民军,在战斗力上比之前已经是更强悍了。

你得知道,这几天的小规模战斗里,往往都是第一独立巡检司和第二独立巡检司单打独斗的,一开始几天双方的参战兵力都不多,甚至明军都还要更多一些。

并且这种战斗也不可能是生在滩头,而是在明军顺利抢滩登陆后的阶段。

毕竟明军偷偷渡河的地方是不固定的,大乾救民军的两个巡检司只能在好几个渡口都安排人手进行监控,一旦现明偷渡上岸了,巡检司的主力部队才会前往拦截。

也许有人要问了,万一明军的主力部队也偷偷渡河怎么办?

楚行表示,如果明军这么干他能做梦都笑醒?

成千上万的明军要偷偷渡河?

这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他们能直接飞过来,要不然的话就只能用大量的船只和木筏,竹排这些渡河工具,仅仅是准备这些渡河工具,都够明军忙乎好几天了。

如果明军主力是直接从薛家桥里带着这些木筏,把他们扛上岸到其他地方渡河,大乾救民军的探子们又不眼瞎,第一时间就能够现并传回消息。

到时候大乾救民军的主力也会跟着明军一起运动,他们往下游走,大乾救民军也是跟着往下游走,他们往上游走,大乾救民军也会跟着往上游走。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旦明军主力走,不管是去其他地方渡河还是跑到哪里去,这就得等于薛家桥这一边,明军主力已经不在了,这个时候如果楚行带着大乾救民军渡河,然后直奔青州府城的话,那些明军还不得被吓死。

明军也是害怕救民军们渡河攻打青州府城啊,要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和救民军们对峙好几个月了。

不过他们还不知道,楚行暂时不打算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