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东京来信(2 / 3)

告示,散布消息。

老太太这么多年不愿意插手盛家事,不愿意动弹,这一次千里奔波,基本都是明兰。

二房剩下的可以说都是一些妇孺,稍微大一点的也就是一个长枫。

首先对水路,陆路关口实施封锁,断掉这些盗匪采购生活物资的渠道。

从给盛紘娶了王若弗,觉得自己对得起,嫁到盛家和老探花的一点情义之后,已经二十多年,老太太没这么主动做事。

二是想回宥阳,看有没有适合明兰的人选,给明兰找一个婆家。

税率从五分到三成不等,不同的地区和地段,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的年份也有所不同。

和籴与和买,就是政府以低于市场价收购粮食和布匹,对于百姓当然又是一层负担。

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从汴梁到宥阳,一路都可以走水路,也不算太折腾。

经过物资封锁,发动群众,舆论分化之后,最后再选熟悉地势情况的带路党领路。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老太太在为明兰谋划。

老太太顺水推舟的就答应了带上了明兰。

犯错的盗匪,也给一点挽救的机会,一个希望。

让王若弗回宥阳,那是不可能的,王若弗对大房没什么深厚的感情,对宥阳老家也没有什么好感。

毕竟这时候的盗匪,大多数本来只是老实的农民。

等刘韬去安排之后,盛长柏才把随船寄过来的家信,拆开来看。

农民交了规定的钱粮之后,尚有余力,这些人就把这当成了发财的机会。

不说出门交际,场面怎么样热闹,玩的怎么样。

经过盛紘的撮合,一位禁军的都指挥使,看好长梧愿意招长梧为自家女婿。

通判虽然负责的是收缴税赋,但官员也不是负责在一线,只要一个最后的结果就行

想省心的话,盛长柏只要要求着徐州下辖的各个知县,县令足额上缴就够。

单是这三个可以出去,墨兰还被盛紘拘束在家里,就足够这三个人开心。

这还是国家经济还好的情况,等国家缺钱的时候,和籴、和买很容易就变成离开强行的摊派和征收。

告知这些盗匪,没有犯过罪行的从犯,官府可以宽恕罪过,既往不咎。

就是彭城也有属于自己的附郭知县管理,不用盛长柏操心。

领头的老实,但途,地位上没了追求,就只有去追求金钱。

‘支移’针对的是收取实物的制度,要求农民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如果农民不愿随长途运输之劳,就要多交一笔‘支移’,也就是“脚力钱”。

少了一个人约束之后,这三个大小女人,这段日子过的都挺快乐。

大周朝的田税,是按着田地,水田旱田、上中下的等级和肥瘠程度征收。

盛长柏拱手礼节性的回道,这些人看着盛长柏年轻,整天就想着把盛长柏忽悠,吹捧瘸了。

“刘韬,你去把种子找个好点的仓库都存放,看管好了。”

盛长柏现在就是人手充足,手里有几百弓手,抽调几十个问题真的不大。

只担心地方的官员胥吏,对百姓盘剥太深。

只要想的话,官吏有太多的办法,可以盘剥百姓,最主要的就是支移和折变。

告发同伙可以免自己的罪,并且同样可以获得赏钱。

老太太的心思重,这次愿意回宥阳少不了长梧结婚,思念大房老太太的原因。

以明兰五品官庶女的身份,嫁给地方士绅之子,虽然算是低嫁。

盛长柏调职离开之后,等到下一任官员主管,不一定以后会是什么情况,保证不了这些人能过好日子。

一个庶子去大房参加婚礼,让宥阳父老看见,只会认为盛家二房不重视大房。

然后等几天,采购一些徐州的特产,把信给寄回去就行了。

盛长柏算是新官上任,前程远大,背景深厚,几个县令知县,没人敢公然对抗盛长柏,触盛长柏的眉头,盘剥的太过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罢了。”

动员村民,发动群众的力量,告发、捉到盗贼有赏。

男人份量不够,家里还能代表盛家的,就只剩下了老太太和王若弗。

想要所有官员都为官清廉,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在长枫能中进士之前,出门在外,能全权代表盛家的男丁只有盛紘和盛长柏。

有价值的一封,还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