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1 / 2)

在潜岳镇的第三日雨就停了,众人匆匆赶往码头。

老板娘握着沉甸甸的钱袋靠在门前,依依不舍地望着众人背影。真舍不得这群活菩萨离开,这几日赚的银子比她往日半年赚得都多。

直到众人身影再也瞧不见,老板娘才回到客栈内。

码头上众人有条不紊地上船。

这日风平浪静,踏板丝毫没有晃动,就连老夫人都能自己稳稳当当地走上船。戚瑶跟在老夫人身后,走到踏板后总是不受控制的想到那一日。

想到躲在闻诩怀中听到强劲且有力的心跳声。

走上甲板后,戚瑶借着搀扶老夫人的姿势,不动声色地看向码头上的黑衣男子。

在客栈明明住得那么近,可除了那晚她一次也未曾遇见过他。往日总觉得他在自己眼前晃得令人心烦,突然瞧不见他人时又觉得日子过得蛮无聊。

竹月走在戚瑶斜后方,她不经意间看到戚瑶挂在腰间的香囊。

月白色的香囊上绣着双蝶嬉花,是姑娘最喜欢的香囊没错,可往日姑娘也没有将一个香囊连带数日的习惯呀。

晚间竹月忍不住问戚瑶,“姑娘若是喜欢的紧,待会我去寻些同色的布料来,多给姑娘绣几个相似的香囊如何?”

戚瑶顺着她的视线望向梳妆台上搁着的香囊,笑道:“也行。”

她倒不是喜欢那个香囊,只是客栈没有地方藏护身符,她只得随身携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们将要回到汝阳,还是避开和闻诩的纠葛比较好。

虽然在潜岳镇耽搁了几日,但好在后头的路顺顺利利,反倒是准时到了汝阳地界。

到达汝阳地界时已是二月底,距离清明还有七八日。

进了汝阳地界就要换马车赶路,马车行了一日途经寂月庵,戚瑶提出在寂月庵休整一日,翌日再行一日就能到达汝阳城。

老夫人想要早日到汝阳,根本顾不得自己的疲惫。

戚瑶知道老夫人着急,便哄着她:“母亲活着时每年总会领着我来寂月庵住几日,母亲去世后我便再没来过,如今恰好路过此处不如进去上柱香。”

此话倒也不假,汝阳附近唯有寂月庵香火旺盛,母亲确实常来。

嬷嬷也在一旁跟着劝:“去瞧瞧吧。”

既然是和女儿相关,老夫人也做不到过门不入,终于还是点了头。

戚瑶离开汝阳前还来过寂月庵,近三年不来,庵里倒也没什么变化。

净月师太知晓她来还特意送她们到后院斋房,她临走前笑着戚瑶道:“姑娘是福大之人。”

净月师太说完便离开。

关于净月师太的话戚瑶并未放在心上,于现在都她而言好好护着父亲留下的家产,已是她最大的福气。

由于庵里不能留宿男子,闻诩送她们进来后就领着家丁去后山找地方歇着去了。

用过斋饭后,戚瑶领着老夫人在庵里逛。

戚瑶是打心里将闻越看作自己的母亲,对于闻越的事记得格外清楚,从后院小池塘的睡莲一路讲到庵前的石阶,细细想来每一处都有母亲的身影。

前院有棵百年银杏,银杏树四周用木栅栏围起,栅栏上绑满许愿木牌。

老夫人走到树前停下,看了眼四周。

戚瑶:“外祖母要许愿吗?”

她看了眼竹月,竹月转身去找许愿木牌。

老夫人喊着竹月,道:“不了。”

她一把年纪,许个愿也没机会来还愿,只会让神明怪罪。

戚瑶当年也绑过许愿木牌,只可惜并未如愿,母亲和父亲都离开了她。

从寂月庵离开后再无高山,道路越发平坦,当晚就到达汝阳城。

闻老夫人来汝阳是为私事,并未大张旗鼓,也仅仅只有戚家这群人知晓。虽不知她们具体哪日哪时才能到达汝阳,但汝阳城门口早已安插了眼线,马车刚进入汝阳城,戚家剩余的旁支就硬闯进戚家。

自打进了汝阳城,闻老夫人情绪一直低落,想念和愧疚在心中交织盘错。

这些年她很后悔,当年不该任由幼女胡闹。就算没阻拦住,也不该任由她在汝阳自生自灭,侯府早该插手戚家产业,就算逼也得逼得戚家女婿将家产转职至西京。

戚瑶坐在老夫人身侧,她掀开车帘一角往外看。

汝阳的夜晚不如西京繁华,到了夜间只有中心街道人声鼎沸,他们所行的这条道路只能瞧见匆匆收铺关门的店家身影。

街道两侧悬挂着的灯笼昏昏暗暗,勉强只能照亮前行之路。

夜风顺着掀起的车帘缝隙往里吹,戚瑶放下车帘,转身看向老夫人。

汝阳的事情已经处理完,只剩余一些不成气候的旁支,为了表面的和谐只能留着老夫人离开汝阳后再处理。只希望他们能看清局势,莫要做出于她不利的行为。

马车速度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