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第 215 章(因为过年两方大军都挂起...)(3 / 4)

,今年又要送廉公和李将军。教我们种田的人走了,为我们打燕国和打匈奴的人都走了,今后我们要怎么活啊?听闻朱襄公的封地离赵国很近,我们一村的人都决定,要去朱襄公的封地。”那人磕头:“求求李将军,带我们一起走。你们都走了,我们要怎么活下去,要怎么活下去啊……”他越说越激动,身体不断颤抖。李牧下马,将他扶起来:“难道赵王又下了什么危害你们的诏令?”一个跪着的人扒开身上的草,露出了赵国兵卒的衣服。他直起身体道:“赵王下令各郡守军威胁村中农人,不准他们来为信平君和李将军送行。没有信平君,我们已经被饿死;没有李将军,我们已经被匈奴屠戮。我们不能容忍这件事。”他磕头道:“请将军率领我们。”他身后十几人扯下干草,露出兵器,一同磕头:“请将军率领我们。”李牧因为太过震惊,久久不能言语。“我……你们……”李牧深呼吸,让自己的脑袋尽可能清醒。他看向面前跪着的人,还看到了干草枯木丛中躲着的人。那些人推着板车,板车上面大包小包,还有老弱妇孺坐在上面,居然真的是举村离开。“你们稍等!”李牧上马回身,心急如焚。如果是他自己带兵,他肯定愿意护送这些人离开。他们已经离开了村庄,违抗了军令,若不能跟随自己离开,恐怕会被处死。可现在他手中并没有兵,秦人会接下这个大麻烦吗?李牧忐忑不安地将此事告知廉颇和楼缓。廉颇举起手,缓缓按住眼睛,眼泪从指缝中溢出:“赵王派兵禁止他们相送,他们却要举家同我们离赵?哈……哈哈,这就是朱襄所说的民心吗?”楼缓拐杖都握不住了:“这、这……”这太匪夷所思了!庶人居然知晓廉颇和李牧的恩情,如此有情有义?“但……但我们……”楼缓十分为难。如果能带走赵人,赵王说不定会直接气死。但他们就这么多兵,护送赵人离开赵国恐怕捉襟见肘。何况秦国有地方养活这么多人吗?他擅自做主,会不会被秦王怪罪?“一同带走吧。”此次领兵的卜道,“君上有密诏,如果有赵人愿意和廉公、李公一同离开,便一同安顿在长平、上党等地。我们有粮有地,正缺人。他们还自带粮食,能养活。”楼缓吓得差点从马车上跌下来:“密诏?”卜点头道:“君上还有诏令,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些事,赵人由廉公和李公带领。廉公和李公可将他们训练成你们的兵。”廉颇放下手,满眼通红道:“秦王他不怕吗!”卜将怀中一个纸制的信封取出,双手奉给廉颇。廉颇撕开信封,里面掉出两块将军令牌,一块刻着他的名字,一块刻着李牧的名字。秦王居然早已经准备好了?!廉颇和李牧看着这两块令牌,脸上似哭似笑,似敬佩又似憎恨。这就是他们赵国最大的敌人,那位已经年老的秦王。“请廉公和李公迅速做决定。”卜难以隐藏脸上自豪的神情,“我们还未离开赵国。”这就是我们的君上,我们秦国的王!廉颇和李牧双手颤抖着收起令牌,各自点了家丁,前去安抚前方的赵人。旁边的山丘上,蔡泽临高远眺,灿烂的笑容让他原本五官就不端正的脸变得更加扭曲。民心,民心,民心!“荀子,朱襄,你们赌赢了。”蔡泽笑道,“不,是我们赌赢了。”他自己也参与其中了啊!离开秦国之前,荀子与秦王有一场关于“义兵”的论战。原本两位老人只是在朱襄家吃饱喝足,一边逗着政儿玩一边闲聊吵架。朱襄拖着凳子加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打赌。七国庶民间流动十分频繁。离城池较远的农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国的人,谁来征税他们就给谁交税。有些比较模糊的地带,农人甚至要给两三个国家交税。三晋相交之地的农人便是如此。与上层士人厌恶暴秦不同,非战争时期,庶民不仅不会绕着秦人走,还会主动入秦。秦国攻打上党时平民往赵国跑,只是因为他们躲避战争,是难民。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入秦。秦国开发关东和巴蜀的时候,就吸纳了大量三晋之民。秦王颁布了许多法令鼓励移民,遣他们去开荒,赐予他们户籍,免除他们的徭役。七国国君已经发现,人口是国力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三晋征战不休的时候,秦国就大张旗鼓从三晋“偷”人口垦荒。秦国养不活几十万战俘,但现在秦国刚打下来的上党、长平,还有南方的巴蜀、楚地皆因为战乱地广人稀,自带干粮庶民多多益善。一座空城池有什么用?秦国要的就是人口!荀子统一天下的政治主张就是“兴义兵”。他认为秦国强大,已经有了兴义兵的基础,现在正是改头换面,从暴秦变成了仁秦,在统一天下的时候统一民心的时候了。秦王自然对荀子的言论嗤之以鼻。“仁义”难道还能让城池和庶民自己长腿跑到秦国?最终还不是要落到兵锋上。掠夺的效率比守在树下等猎物的效率高多了。朱襄道:“廉公为了赵人失去了名声和权力,赵人无不感恩廉公。要不在赵国试试?此事交给蔡泽,绝对妥当。”于是蔡泽接到书信。老师和友人想要的做的事,正好与他想要做的事不谋而合。“现在你们还会说庶人非人,无心无情吗?”蔡泽将手背在身后,转身看着面前众人,“荀子说人人皆能习得仁义廉耻,仁义廉耻并非士人的操守。希望你们与老师荀子一样,眼中能看到更多的人。”他身后带来的助手,居然不是秦国官吏,皆是儒生。“是,蔡公。”儒生拱手作揖。他们谨记这一课。“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