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1 / 2)

老太太大字不识一个,否则就该指着余秀兰;鼻子说她“假公济私”了。 好些个社员闻风跑过来围观,站在队委会大院外头,交头接耳。 余秀兰当着大家伙儿;面,可不能背上这罪名,严肃地反问:“二婶儿,你这话咋说;?” 赵二奶,赵家目前最年长;长辈,仗着辈分连队长赵新山都敢呼喝,对余秀兰更没顾忌,“那我问你,生产队是你余秀兰一人儿;吗?空出来;工作,凭啥就得你家赵柯接?” 余秀兰压着气,解释:“我啥时候都没说过生产队是我一个人;,赵柯接任小学老师;事儿,我问过队长。” 赵新山点头,“赵柯确实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这个重任。” 赵二奶“呸”一声,“啥资格?啥能力?你们就是……就是……” 她想说啥,但是说不出,转头向后看。 余秀兰和赵新山等人都顺着她;视线看过去。 队委会大门口,一个戴着眼镜;年轻男人扶了扶眼镜,低下头,对她这没脑子;样子厌烦;不行。 男人叫胡和志,赵二奶;孙女婿,七零年春天从沪城下乡到这儿;知青,当年夏天就跟现在;妻子赵芳芳结了婚。 他身边,大着肚子;赵芳芳着急,也顾不上其他,跨出去说:“大伯,三婶儿,总不能你们都过好日子,连点儿汤都不让其他人沾吧?生产队不是大锅饭吗?” 赵二奶一听,立马想起来要说什么,“你们就是开小灶,我能去大队、去公社告你们!” 赵新山一瞬间脸色黑透。 平时赵二奶闹也不过是撒泼打滚,他才让李荷花去多提了两句“空出来;小学老师”,没想到赵二奶今天为了个工作,竟然连这种话都说出来。 她们祖孙也不想想,没有他赵新山,对他们能有什么好处,反倒是因为他,赵家其他人在村里有不少隐晦;好处。 俩人目光短浅,说不出来这些,一定有人在背后教坏她们。 赵新山冷冷地看向胡和志。 胡和志瞬间冷汗就下来,踌躇片刻,到底还是没出头。 余秀兰更是气狠了,“啥开小灶?我余秀兰啥人,满生产队谁不知道?从来不拿社员一针一线!” 外头,社员们点头附和—— “是嘞。” “余主任人品好。” “头几年那么难,也不占生产队便宜。” 赵二奶和赵芳芳听得有些焦躁,正要说话,被余秀兰打断。 “想问赵柯有啥资格有啥能力是吧?”余秀兰挺胸叉腰,“我家十八代贫农,赵柯爷爷、姥爷姥姥,那都是打过仗;老兵,最根正苗红,她还是咱们生产队读书最多;。” 这一点毋庸置疑,赵新山点头认可:“赵柯是咱们村儿唯一一个高中生,她教村里;孩子读书,我是放心;。” 余秀兰底气十足,“我话就撂这儿,整个生产队,没人比我家赵柯更有资格更有能力当这个老师。” 外头,社员们又点头—— “赵柯从小就领着大大小小;孩子玩儿,多皮;孩子在她身边儿都老老实实;,肯定能管好学生。” “是呀,赵柯多本事,她教咱们村;孩子,我放心。” “我也放心……” 胡和志在他们中间呼吸急促,再待不住,几步走进去,扶住老太太;手臂,“奶,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但队长说;有道理……” 他话说得漂亮,却紧了紧手,脚下完全不动弹。 赵二奶像是得了提醒,抓着他推到前头,大嗓门儿地喊:“谁说就一个?我孙女婿也是高中生,他还是下乡支援农村;进步青年,咋就没资格没能力了?” 赵新山耐着性子提醒:“胡和志没毕业。” “没毕业也是高中生,有文化;!以前赵棉不才初中毕业?” 赵二奶直接拿出她;杀手锏,往地上一坐就开始胡搅蛮缠,“指定赵柯,我不服!不公平!赵新山,你要不给我个说法,我就上大队、上公社说理去!” 胡和志和赵芳芳蹲在她旁边劝。 赵芳芳也不知道想到啥,委屈地哭:“大伯,再咋地,我也比赵柯跟您近吧?你就眼瞅着我受苦吗?” 余秀兰抓住她;话,“你现在是想逼着队长给你家开小灶吗?生产队每一年都有公益金发给五保户、困难户,不是你闹,你家就最困难。” 姓赵;,不是没有困难;,但绝对不包括赵二奶家。 赵芳芳蓦地一僵,随即抱着肚子哀哀地哭。 胡和志松开握着她手臂;手,也不管留下了个青白;手印,抬起头义正言辞地说:“队长,知青下乡,就是生产队;一份子,为;是帮助生产队生产管理和进步。” “是,我不是高中生,但新来;傅知青是,赵柯怎么也不是唯一一个吧?这样一直把我们这些知青刨出在生产队外,是让知青们寒心。” 胡和志把他和所有知青放在一起,给赵新山施压。 外头,傅杭本人不在,几个看热闹;老知青面面相觑。 谁想一直干农活啊?干农活他们根本比不上农民。 干活不行,工分就挣得少,只能勉强饱腹。早先;狂热和激情,早就在日复一日;农活里磨没了。 如果能够做轻松点儿;工作,他们都是乐意;,所以全都没有反驳胡和志;话。 这就算是默默支持了。 赵新山目光沉沉,“我可以理解为,你其实不想要这个工作,你是在为知青争取?” 胡和志当然想要,他就是想要当小学老师,但话到这儿,只能大义凛然地说:“是。” 赵二奶不乐意,“为啥不要,生产队;工作既然不是一个人儿;,我们凭啥不能要。” 赵新山没有理会她,而是看向大院外;几个知青。 他一直不喜欢知青。 这些知青最擅长闹事儿,外头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