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2)

“我需要更多的人。”乐施对仇海宁说,“更多的壮年男子,我需要你帮我。”

仇海宁点头,问道:“我该做什么?”

乐施:“去告诉所有广南的百姓,乐伯庸的女儿要起兵了。”

“告诉他们,乐伯庸的女儿要在山里组建军队,赶跑汕姜人,叫他们所有想保护家人的,不想当亡国奴的都来找我。”

“嗯。”仇海宁回道,“我现在就去。”

仇海宁离开后,乐施去找了刘大树和老医师,组织乡亲们集会。

这两人是小罗寨和羡北城里最有声望的人,自己要起兵,首先要争取身边人的支持,只要争取到这两人,这事大概率就妥了。

人群本来也无处可去,都聚集在野外饿着肚子不知所措,听说有人要集会,顿时找到了寄托,也许单纯是为了发泄情绪,全都站起来围观。

看着眼前这些面黄肌瘦的人,乐施又想起了父亲的教诲。

她在漫天的唉声叹气中紧紧握住了簪子,再次深吸一口气,做了一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决定。

朝廷不要他们了,汕姜又是仇人,如今只可能有一个选择。

于是她站出来,背对着扬鹭城城门,对着几百人大声喊道:

“小女名叫乐施!是户部尚书乐伯庸的女儿!”

当乐伯庸的名字出现时,人群瞬间爆发了,一时间议论纷纷。

乐施虽然告诉了周麻三和仇海宁自己的身世,但这两人都不是好张扬的类型,七年来没向任何人提起过。

乐姓不是大姓,乐伯庸还是在南下的途中失踪的,不是没有人猜测过乐施是失踪的户部尚书家千金,但是几年来乐施一直勤勤恳恳的杀猪干农活,什么累什么脏干什么,一点大小姐的架子都没有,渐渐的大家都觉得只是个巧合,不再猜测了。

一说到户部尚书乐伯庸,就是已经心死没了念想人也都抬起头,看向站在最前方高处的乐施。

乐施知道父亲在民间的名望,她什么也没有,没有钱,没有军队,还是个女子,唯一能利用的,只有自己父亲留下的好名声。

等下面的议论声停下来,她继续喊道:“乡亲们!朝廷抛弃了广南!朝廷不要我们了!国要亡了!我们要做亡国奴了!”

亡国奴,三个字在人群中激起了一片哗然。

多日来的恐慌被赤裸裸的揭露,他们无法再逃避,不得不面对自己无国可依,无家可归的现实。

愤怒和恐惧转瞬间爬上了每个人的脸。

“乡亲们!回头看看吧!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儿女!我们的丈夫和妻子都在哪!”

众人都是活过了打仗,活过了渡念之的屠杀之人,但他们的家人不曾,这四百多人里,还称得上完整的家庭屈指可数。

“我们的家人在哪!他们为朝廷打仗死在战场上!现在朝廷抛弃我们了!他们被汕姜人欺辱死在蛮人刀下!现在汕姜人要骑到我们头顶当主人了!”

喧哗声瞬间震耳欲聋,所有人都尖声大喊着,现场变得混乱不堪。

乐施抬起手,一种无名的情绪涌上心头,她此时头脑异常的冷静,心里甚至算好了接下来的每一句话该怎么说,每一步该怎么做,就好像,她生来就该站在这里。

“家父生前曾教导小女要为生民立命!要成为百姓的脊梁!大敌当前绝不可做贪生怕死之徒!乡亲们!朝廷不要我们!我们自己救自己!”

“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拿起武器来!我们的家自己来护!我们的国自己来守!”

人群中有人大喊:“老子不是窝囊废!皇帝老儿不敢打!老子来打!”

“皇帝老儿丢了地盘,咱们老百姓不能丢!”

“横竖是一死!跟汕蛮拼了!”

“杀了汕姜蛮!”

乐施高举起手:“誓死不当亡国奴!”

“誓死不当亡国奴!”

下面的人此起彼伏的跟着响应,慢慢的感染了全队,几百人,有壮汉的重吼,有妇女的尖声,此时都举起双手,抓着仅剩的家当,或是农具,或是包袱,或是吃剩的半块干粮,大声的喊着。

震天响的高呼传遍扬鹭的每一片土地,城外的流民也被感染加入进来,就连城内的人都爬上城墙,痴痴的望着外面,心都要飞出来了。

仇海宁这时早已出发,已经走出很远了,但他依旧听见身后隐约传来的怒吼声,于是停下脚步,和他的几位脚夫朋友遥望着远方的驻地,就像他也在现场一起振臂高呼一样。

......

扬鹭城内外有人听说乐伯庸的女儿在招兵,率先进了乐施的军队,壮年男子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老幼妇孺,总算有了点军队的样子。

有了人手,接下来的头等大事就是粮食和地盘,而这两点,小罗山都可以解决。

小罗山北接玉连山脉,山中物资丰富,只是地形崎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