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 2)

天灾:虫潮 宋公子晏 1699 字 2023-06-17

这个收纳箱应该最早种上的那批,共十个,陶赛在它周围找了找,还发现两个箱子发芽了。

绿芽目前还很嫩很细,农学专业的兰小伽也无法辨认到底是什么品种。陶赛估计应该生菜或者小白菜,因为胡萝卜和土豆发芽时间要长许多。

兰小伽蹲在收纳箱前用笔记本做记录,这几天她其实都有在记录,每个箱子她都在上面贴着便签,注明播种时间和浇水施肥记录,只有最开始陶赛种的那十个箱子没贴便签。

船上其他人都上甲板上轮流来看嫩芽,大家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虽然现在仅仅是嫩芽阶段,距离采摘和食用还远得很,但这些细细的、小小的嫩绿色无形中能给人注满信心和希望。

这种希望恰恰是天灾末世中最稀缺的东西。

下午陶赛又陆陆续续收到了二十来条提醒她取包裹的短信,她攒着等到下午六点半再带着安楠她们去取,因为陶赛之前特别注意过,快递驿站的下班时间是晚上七点钟。

回来的路上陶赛看到路边一个小广场聚了好些人,渔船上不少渔民走上甲板往这边看,还有些直接跳上岸往人堆里挤。

在人群簇拥的中间,有人在拿扬声器喊话。

口音夹杂着方言,陶赛听不懂,但听这语气像是在宣讲什么。陶赛踩在石墩上往里面看,讲话的中年男人一副基层干部的装扮,穿着红色马甲,胳膊上套着个红袖章。她隐隐约约听到个成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由此,陶赛判断这应该是本地的基层政府机关在动员渔民们参与救援。

她经历的“上一世”,私人渔船也是救援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灾面前,渔民们或贡献出自己赖以生存的船只,或驾驶船只参与救援,将无数的幸存者转运到海上基地。

果然,有不少渔民听全乎情况后,从人群中退出来,纷纷摆手后退。

“我当啥事,原来是让我们送死,我可不去,命是爹妈给的,就这么一条,我还得孝顺我爹妈呢。”

“老刘,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八级浮屠我也不干,你没看手机上视频吗?我马上转给你看,那玩意儿是真吃人!还不吐骨头!”

“不是说虫子怕水吗,你躲船上不下地,屁事没有!我看你小子就是怂货一个。”

“我就怂货怎么着吧,你去啊你胆子大,我怕你到时候死得连跟毛都不剩哦。”

……

“老乡们,接钱主任的话,我来说几句。”这时候,人群中间另一个穿红马甲的年轻人接过扬声器,他用一口标准流利地普通话说,“希望大家积极响应应急指挥中心的号召,救灾第一线需要你们的鼎力援助,受灾同胞们也在等待大家的援手,也许你们多到一分钟,多去一艘船就可以多救成千上百个人。大家想一想,战争年代,几万万英雄儿女可以团结一心驱逐侵略者,和平年代,大家也要继承先辈遗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年轻人的话引起了小范围的共鸣,不少渔民被说动了,上前在登记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反正现在休渔期,没啥事干,歇着也是歇着,我倒要去看看这虫子到底有多邪乎。”一个打着赤脚的老渔民说,他没读过书不会写字,所以让工作人员帮他登记。

“我也去逮几只回来给你们开开眼,什么虫子,咱把这虫子烤了下酒喝。”

另一个干瘦皮肤黝黑的渔民冲周围他相熟的老伙计开玩笑,说完全场哈哈大笑。

“我光棍一个,烂命一条,我报名!”一个剃着光头,看上去吊儿郎当的小伙推开人群走上去。

他弯下腰,一只手手撑在桌子上,牛仔裤露出半截屁股,龙飞凤舞地在纸上签名。

报名的人逐渐多起来,当然也有顾及自身危险顾及家人的默默离开了,但更多的渔民听到消息后纷纷跳上岸,身形矫健地往这边赶。

陶赛默默对这些忠厚的渔民投以敬佩的目光。

她跟路人略微打听了一下,这次的动员,报名完全遵循自愿原则,凡是出借船只政府直接补贴一万元,船只损毁包赔。凡是驾船开往救灾前线的,政府补贴三万元,如果救援中发生意外,其直系亲属全部由政府赡养。但是在这种规模的天灾当头,他们真就在乎那么几万块钱吗?恐怕不见得。

一直到晚上十点钟,小广场上的报名还在持续进行。

陶赛在驾驶舱用望远镜看了看,渔民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到这个点,整个渔船码头起码有半数的船只报名了。

这时候,安楠爬楼梯来了驾驶舱,她把手机还给陶赛,刚刚她们借手机和家人通了电话。

“赛姐,我哥他们已经到机场了,小伽和烟烟的家人也在去机场的路上,他们一趟航班,明天上午就能到东海余响机场,大概十一点钟航班落地。”安楠说。

陶赛点点头,接过手机,“好的,我明天租辆两车,我们一起去机场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