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3)

吾凰安乐 麓城 1682 字 2023-06-10

边,包客栈住了。

这样,既能保证琬儿得到静养,又方便他们之间联络亲情,应酬团拜,倒是一举多得。

祭祖,虽然是件庄穆的大事,但,大家也不是要如何聚会欢乐,中秋团圆,人之常情而已。

对周府外的事情,燕暻一概不管不问,只当不知道。

至于周家高祖堂兄一脉,见不仅没有秋风可打,还得自费食宿,捐纳不菲的帛金,便偃旗息鼓,打道回府了。

中秋节后,周家姑太太,琬儿的亲姑姑,义国夫人,就借口家中公婆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先离开了。

云方来,开了最后两副汤药,也想告辞了,却架不住燕暻‘威逼利诱’,一再挽留。

其实,以他的医术和个性,倒不是真看得上那一千两银子。

可,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果,真能攀上暻王这根高枝儿,以后云游学医,行走江湖,肯定助益良多。

老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不是?

“郡主就是一时元气虚弱,悲喜激射,中了风邪,现在已经痊愈了。好好静养半个月就是,真不必再吃药巩固了。”

“您也知道,这是药三分毒,贫道的药尤其毒。”

“诊金您已经给我了,无功不受禄,这一千两银子贫道说什么,也不能收了。”

“正好,贫道也要去京都见一故人,如果王爷不嫌弃,一路上,多有个照应就是。”

燕暻在京都时,交游甚广,认识的三教九流多了,早就见怪不怪。笑着客气推让两句,也就随他去了。

昨天,喝完最后一副药,琬儿终于不用再忌口了,心心念念了好几天,非要去大石桥吃什么云吞面。

“就是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包云吞的嫂子还干不干了?回没回老家?”

颖中城,东市口,有一座大石桥,沿着河两岸,有一片很大的夜市。

一到夜里,灯幌相接,连绵数里,什么时新果子,小吃美食,茶酱杂物,唱曲卖艺的,应有尽有。

因为都是小吃小贩,左右还有住家,人情味儿,烟火味儿十足,还有水上集市,可以乘船游玩观光,逛着可比京都的大官湖热闹多了。

说是夜市,其实根本没有休市的时候,商户风雨无阻,游人昼夜不绝,每天四鼓以后,人才稀稀散了,五鼓钟鸣,早市就又开了。

那可真是:‘车马纷纷白昼同,十里绮罗夜有声。’

‘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闲。’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大石桥这一带,都是人流不息,熙熙攘攘的。

琬儿和燕暻到时,天已经大亮,一早儿,挑着担子,进城卖菜卖花的农民陆续散了,卖早点早茶的小摊子,架锅的架锅,热油的热油。

一个挨着一个。却是疏密有间,更不会互相轧客。

小本买卖的生意经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这‘和气生财,互惠互利’。

两家卖包子的之间,总得隔着五六个摊子,而卖甜浆和豆腐脑的隔壁,一定会有一家炸果篦儿麻团的。

“暻儿,暻儿,就是这家云吞面,保准鲜掉你舌头!”

“姑娘,是哪家阿?蓝幌子那家?秦,秦阿嫂云吞面?”

“对,对秦阿嫂,嫂子夫家姓秦,还有个儿子叫石头,我绝不会记错的。”

还是素瑾心细又机灵,还在桥上,就瞅准了那桌儿人要走。

“姑娘,有空桌!”

“奴婢先去给公子和姑娘,占个位置。”

“人多车碰的,你慢点儿跑。”

素瑾回头招招手。

“放心罢,姑娘。”

素瑾一蹦一跳,跑到云吞摊儿,一屁股,坐在那张还热着的板凳上。

“大嫂子,这桌儿有人了。”

“好嘞,小大姐坐罢,几个人阿?我好给烫碗筷。石头,快去收桌。”

只见这位大阿嫂,衣着干净,手脚麻利,边忙活擀面,边笑着招呼客人:

“听口音小大姐不是本地人,京都来的?”

素瑾,把手里的食盒放在桌上,拿出几只大海碗,没有回答问题,而是笑眯眯道:

“麻烦大嫂子,给我烧一壶热水,我好烫烫这几副碗筷。”

这秦阿嫂,在大石桥一带摆摊也十几年了,非富即贵,讲究干净的也不是没见过,可,这逛早市还自备碗筷的,却是头一个儿。

再看这姑娘,生的聪明清俊,穿戴也讲究,而且未语先笑,不卑不亢,就知道,这大概是京都哪家贵人的贴身丫鬟。

“哎,小大姐您先坐,我这炉子旺,水一会儿就开了。”

秦阿嫂,有心想再多打听几句,想想不妥,便继续低头忙自己的面案子了。

只是,这心里像长了草一样,总踮着脚,四处寻摸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