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泛娛樂:知識產權為核心打造跨界產業鏈
從《花千骨》到《夏洛特煩惱》,2015年,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游戲、動漫、文學、音樂、影視跨界融合的泛娛樂浪潮愈加澎湃,泛娛樂不僅成為從騰訊、樂視到小米等互聯網公司的重點打造領域,同時也是華誼等傳統影業公司轉型的重要支點。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泛娛樂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產業形態不夠清晰、商業模式不夠明確等問題。
“IP不是萬能的,好內容才是王道。”企鵝影業電影業務部總監常斌近日在由騰訊研究院和Techweb聯合主辦的互聯網前沿沙龍上表示,IP太熱容易讓人迷失,誤以為擁有IP就萬事大吉,這會讓作品走向另一個方向。當前人人都在談IP現象,事實上真正的超級IP很少,觀眾不會為IP埋單,而只會被故事打動,好內容才是王道。
常斌表示,隨著“互聯網+”日益融入大眾生活,互聯網已經帶動電影消費進入了口碑時代,互聯網不僅打通了泛娛樂行業人士與用戶的交流渠道,讓作品可以和觀眾走得更近,同時還非常有利于快速傳播口碑。
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共計202.4億元,同比增長48.9%,其中國產影片票房86.7億元,同比增長31%。同樣,今年上半年,游戲市場銷售收入605.1億元,同比增長21.9%。此外,IP衍生產業產值迅速膨脹。
青青樹動漫CEO王琦在本次互聯網前沿沙龍發表演講時表示,青青樹也在嘗試打破IP的“自養自賣”的模式,突破的路徑就是跨界,打通游戲、電影、動畫、小說之間的邊界。同時,應該打造全觸點IP,其中包括大電影、游戲、漫畫、動畫、小說、體驗、品牌授權、圖書影像出版等等。據統計,早在2014年國內的動漫產業產值已經突破1000億元。
本次沙龍上,娛樂資本論創始人吳立湘通過對《港囧》《大圣歸來》等熱賣影片的分析發現,一個優質IP至少包括兩個關鍵元素:第一是新奇,這樣有利于傳播;第二是情感共鳴,需要獨特的一面和情感的一面。
業內人士表示,泛娛樂戰略已經是目前各大互聯網廠商在2015年重要的戰略之一。在泛娛樂時代,互聯網平臺可以圍繞一個網絡IP也就是一個網絡知識產權作品打造規模龐大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