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專車欲擴至400城 出行平臺火拼規模+體驗
昨日(12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上線快車拼車,并披露了滴滴專車(含快車,下同)業務的階段性進展。
據了解,滴滴專車業務已覆蓋全國259個城市,預計明年春節前將突破400個城市。
滴滴出行戰略副總裁朱景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的259個運營城市已基本覆蓋中國最大的城鎮,待運營擴張至400個城市時,可基本實現對國內三、四線城市的覆蓋。目前盈利問題不是滴滴的核心關注點,做大規模,提升用戶體驗,最后才是盈利的問題。
計劃覆蓋三、四線城市
試運行近一個月后,滴滴于昨日正式宣布上線快車拼車。據了解,目前,北京、成都、杭州、青島、廣州、深圳等14個城市的乘客已可使用該功能,未來3個月內,快車拼車將在全國超過20個城市上線。
滴滴方面同時透露了其專車業務進展。截至目前,滴滴專車已擁有超過500萬的注冊司機,日均訂單量為400萬單。以城市劃分,目前滴滴專車在北京的日呼叫訂單突破100萬,是該平臺專車訂單量最高的城市。
此外,記者了解到,滴滴專車運營15個月至今,在全國近10個省份100多個城市突破盈虧平衡點。
“從整體角度來看,盈利并不是滴滴在今天最關注的點,給用戶最好的體驗是我們最關注的。滴滴很多對外的合作,本質并不是尋找盈利點,更多的是通過出行這件事情連接更多相關的服務。”朱景士表示,滴滴才成立3年,參看成功的大互聯網公司發展路徑,基本是先做大規模,然后提升用戶體驗,最后才是追求盈利。
滴滴專車的城市運營路徑有何邏輯?朱景士稱,比如春節期間,很多人會從大城市回老家,能讓這一群體在老家也希望通過該平臺滿足用車服務,是長期目標。
規模和體驗成較量重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進入12月,回頭再看出行O2O領域近一年的變化,一個看似已成歷史、實則影響行業走向的節點是,今年滴滴與快的上演“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的合并后,在品牌推廣、戰略和產品發布還有實際用車等維度,快的似乎正漸漸從公眾視線里淡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滴滴的主要競爭對手優步剛舉行過針對中國市場的2016戰略發布會。會上,除了規劃拼車和順風車兩項業務外,中國優步戰略負責人柳甄還透露,中國優步目前已進入21個城市,明年將進入100個城市,國內三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都會是推進重點。中國優步已完成B輪融資。
此外,滴滴從年中開始樹立并強化一站式出行平臺定位;9月初,該平臺完成新一輪總計30億美元的融資,這是在其7月公布20億美元融資基礎上追加的結果;10月,滴滴專車(此處不含快車)獲得由上海市交通委頒發的網絡約租車(專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
從長遠來看,滴滴與優步的競爭仍將持續,規模效應或將更深層次地影響平臺比拼。用戶體驗對平臺前景的關聯性也將逐漸凸顯。
以拼車產品為例,對于拼車的可行性,朱景士表示,關鍵是背后有多少大數據來支持算法,數據越多,算法越精確越優化,行程重疊率和拼車成功率也就越高。同時,每個城市的規模也非常重要,當一個城市規模越大的時候,能夠拼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朱景士同時直言,“路況越復雜對算法的要求就越高。綜合實際行使的距離和時間,加上擁堵的因素,(拼車)背后需要對路況以及每一個時段的擁堵有一個良好的判定。但無論是規模還是算法,都是永遠演進的,沒有一個點可以說做得夠好了,往后5年、10年還是不斷地進步。”
事實上,相比前一階段的長期“出血”補貼,目前出行平臺更多是以機動的短期營銷推廣,來獲取新用戶、提升老用戶粘性。比如,上周中國優步在5個城市做了“拼車日”的活動。與之類似,滴滴稱,其快車業務將于12月7日,在全國14個已有拼車產品的城市上線活動。
對于移動出行平臺的較量,朱景士表示,最終規模效應、大數據優勢、精細化運營以及產品的創新能力會決定用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