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年受理投訴850萬,聯合300余品牌共同“打假”
“最好的狀態是安全無處不在,你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月14日,微信安全、法務團隊在北京召開“微信生態權益新聞發布會”,披露了2015年微信生態安全及微信品牌維權的發展情況。
數十萬涉嫌欺詐用戶已被封號
2015年,淫穢色情信息、網絡謠言和網絡黑產成為網絡信息安全打擊重點。
基于社交關系形成的微信生態圈也面臨一些新型的安全問題。發布會現場,微信安全風控負責人楊鵬介紹說,利用微信提供的社交便利性,“微場景”網絡犯罪手段借助關系鏈擴大傷害,“陳年舊謠”則利用用戶心理反復傳播,爭奪曝光率。
根據公安機關公開的網絡犯罪案件類型顯示,詐騙與賭博是2015年網絡黑色產業公開案件中數量最多的類型。“欺詐類信息也是微信平臺投訴最多的類型,”楊鵬介紹說,仿冒欺詐,實物欺詐,虛擬商品欺詐,兼職刷單欺詐和紅包欺詐都是2015年最熱門的欺詐類投訴。
除了國家有關部門加速推進法制化進程,互聯網企業也自發聚焦“互聯網安全生態”。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面對新型網絡犯罪不斷轉化升級,傳統打擊手段明顯滯后,應全面構建我國移動互聯網生態安全體系。
微信安全團隊完成了自身安全防護機制的“自治”,也通過多方聯動形成了微信生態圈安全的“共治”。早在2014年7月,微信上線了“舉報”入口,每個用戶均被納入安全防御體系的隊伍中。2015年微信共受理用戶投訴850萬單,在處理的投訴單中,欺詐投訴占據大多數。2015年,微信封停欺詐用戶帳號數十萬。隨著用戶意識的提高,投訴欺詐比例較之前大幅度下降。
奢侈品成微信打假“大頭”
作為社交平臺,微信絕大部分場景下僅被用作溝通交流渠道,這對打擊商品售假交易造成了挑戰。對此,微信建立了品牌維權平臺將用戶舉報的售假信息與具有鑒假能力的品牌方(即商標權人)進行對接,將來自用戶的假貨舉報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向成功接入的品牌方推送。平臺根據品牌方鑒定反饋對售假帳號執行處罰。
(https://weixin110.qq.com/security/readtemplate?t=fake_report/user_info_form ),
微信法務總監黃嘉慧透露,微信品牌維權平臺于2015年7月內測試運行至今,來自9個國家的300多個品牌,共計60多個品牌方加入,其中奢侈品行業占大頭。平臺8個月里,經核實并封停涉嫌售假的個人帳號超1.1萬例,箱包、服裝、鞋類為品牌維權的熱門品類。
(圖1 微信品牌維權平臺接入品牌行業分布)
“我們歡迎更多優質品牌方加入微信品牌維權平臺,拓展接入品類及范圍,”黃嘉慧表示,成功接入微信品牌維權平臺的品牌方可以獲得全球億萬微信用戶提交的舉報線索,有助于各品牌實現知識產權保護。
(圖2 微信品牌維權平臺接入流程)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微信生態里包含了分享經濟,注意力經濟,意愿經濟,因此在這個基礎上需要規則和標準。這次微信權益發布會是互聯網生態構建中自律,他律的重要嘗試。
在發布會現場,微信安全團隊針對最容易被詐騙的場景,推出了《微信防欺詐十條》。其官方公眾帳號“微信視界”也正式上線(微信號:wechatviews), 該帳號將通過行業的專家解讀、微信規則解析等方式,形成一個用戶、產品、行業(專家)三位一體的生態信息交流平臺。
(圖3 微信視界二維碼)
【相關】
“微信防欺詐十條”
1、賬號密碼嚴保管,切忌復用又簡短;
2、如遇索要驗證碼,八成壞人來詐騙;
3、網購切忌貪便宜,貨品到手再付款;
4、錢財溝通用文字,證據記錄巧備案;
5、個人資料要保密,關鍵信息勿外顯;
6、碰到親友來借錢,核實身份是關鍵;
7、同事領導讓轉賬,為免冒充先電聯;
8、可疑鏈接勿輕點,病毒木馬皆風險;
9、免費活動花樣多,貪心念頭要不得;
10、陌生人交友要警惕,讓你匯款有貓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發布本文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資理財需謹慎,切勿輕信投資承諾,本站與任何網上投資行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