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回應imo稱免費無未來
不久前,企業即時通訊imo的運營總裁張翀睿在主題為“騰訊,請道歉”的發布會上提及imo的免費模式阻礙了企業QQ的賺錢之路,從而遭到了騰訊企業QQ購買imo在百度推廣的關鍵字,剽竊imo的產品理念等手段的打壓。
4月12日,在上海召開的騰訊媒體開放日的活動上,騰訊首席技術官(CTO)熊明華對此事作出回應 “抱歉,你們說的這家企業,我們之前并不了解”。他還表示,靠免費產品吸引用戶,靠增值服務獲得收入,這樣的“免費模式”很難運營下去。“企業用戶并不在意產品是否收費,而更在意產品是否是好產品,是否能有效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產品提供方是否能提供持續的服務。”
在媒體正想追問時,熊明華借口還有重要的事情要辦,迅速離開了采訪現場,甚至連一般新聞發布會上和在場記者交換名片的例行環節都省略了。有記者評論:“看情況熊總顯然不愿意和記者在這個問題上糾纏。”
騰訊發言人緣何匆匆離場?有媒體分析,或因短短幾句話出現多次失言,甚至前后矛盾。
首先,免費模式沒有未來?
熊明華所言的靠免費產品吸引用戶,靠增值服務獲得收入,這樣的“免費模式”很難運營下去,其實是在否定一個完全成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甚至不小心攻擊了自己公司的產品,恰好,占據著個人企業即時通訊領域的80%的份額的個人QQ采用的正是“免費模式”。除此之外,360也依靠免費模式顛覆了中國的殺軟領域,并獲得用戶認可,取得資本成功。在企業級市場,SAAS模式越來越收到用戶的追捧,按需收費,微成本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所提倡的理念。
其次,企業用戶不在意產品是否收費?
據悉,企業QQ正在以打折降價的方式進行推廣促銷。既然騰訊認為價格因素是可以吸引用戶的,緣何其新聞發言人卻認為企業不在意產品是否收費? 誰是誰的悖論先不論,這種同一家公司卻出現兩種相矛盾宣傳口徑的低級錯誤,實在不應該發生。
有業內人士認為,企業QQ能夠提供降價服務,足以說明企業QQ具備降價的空間,如果真按其所說是為了幫扶中小企業,那么以其雄厚的資本力量,應該更有能力像imo那樣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基礎服務。從騰訊收費戰略和降價行為可看出其巨大的利潤空間,從其對企業市場領域對手的打壓,可見騰訊在個人市場領域的利潤已達到峰值,從而轉戰企業市場,將中小企業當成一塊肥沃的蛋糕來“吃”。正因如此,利潤至上!
最后,收費就是好產品,免費就是不靠譜?
沒錯,不管是收費還是免費,對于用戶來說產品功能至上,服務至上。但是,在功能相似,服務相似時,免費的優勢便尤其明顯。那么到底是否如騰訊發言人所說,免費的產品不靠譜,只有收費的才是好產品?
隨后記者電話采訪了imo運營總裁張翀睿,他對熊明華提到的“企業用戶并不在意產品是否收費”的言論表示無奈,并表示騰訊不但對企業用戶的態度妄加論斷,還在用自己的說辭綁架用戶的意愿,會讓企業用戶有一種“你不是企業,焉知企業之痛”的感覺,成本之痛當然不是騰訊這樣出手闊綽的大公司可以理解的。
張翀睿表示,其實對于免費產品來說,所面臨的考驗遠遠高于收費產品。這是因為,用戶在使用免費產品的初期往往會帶著審視的態度,因為是免費的,用起來不爽拋棄成本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風險都轉嫁到像imo這樣的產品開發者身上。因此,imo承擔著比收費產品更大的壓力,要時刻注意用戶體驗,據此不斷的改進自己的產品。就是因為imo一直保持讓自己“如走刀鋒”的態度,步步鞭策,步步走穩,5年來保持3-4個月更新版本改進功能,才能再5年間穩或十萬余家忠實企業用戶。
對于企業QQ和imo的產品功能,做出如下對比,可以看出,imo在對企業的基礎功能上都是免費的,而騰訊企業QQ辦公版卻連基礎功能都收費。在產品功能上,免費的imo更為全面和專業,比如組織結構樹人員上限,多達20000人,而企業QQ的500的上限卻滿足不了一些中型企業的需求了。
有業界人士認為,企業使用收費企業即時通訊工具存在著跟某些ERP產品一樣的被綁架的風險。企業需要一次性最低購買半年的產品服務,用戶如果不想用會迫于放棄成本高而硬著頭皮繼續使用。
綜上所述,使用免費的即時通訊產品不但風險更小,用戶還將獲得更加優秀的功能和服務。對于企業用戶來說,也許價格也許并非最重要的選擇標準,但面對一款功能優異,甚至強于收費軟件,同時成本為零的企業即時通訊產品時,似乎沒有不去選擇的道理。 不管騰訊用何種主觀措辭評論免費產品,但不爭的事實是,imo的免費模式收獲了用戶的同時,也擋了企業QQ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