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終極戰半天結束審理 擇日宣判
3Q大戰的最后一場官司如期來臨,兩家企業之間起始于3年前的糾紛或將很快畫上句號。上月26日于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法庭開庭審理的360訴騰訊壟斷案二審還未進行宣判,緊接著,騰訊訴奇虎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案也在昨日進入二審開庭程序。
雖然一審中360敗訴,但是360公司仍然堅持“扣扣保鏢”是一款創新型、反捆綁軟件工具,工具軟件無罪。繼上個月360訴騰訊壟斷案被外界稱為“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案”后,此案也被認為是“互聯網反不正當競爭第一案”。
因為法庭在開庭前就已經完成了質證,案件事實也比較清楚,僅用半天時間便結束了審理,擇日宣判。
五個爭議焦點
2011年4月,騰訊在廣東省最高人民法院巨額起訴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索賠1.25億。騰訊公司在起訴書中認為,360“扣扣保鏢”破壞和篡改了騰訊Q Q軟件的功能,同時屏蔽客戶廣告,破壞了騰訊的商業模式。
今年4月份,此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奇虎360敗訴,被判罰向騰訊賠償500萬元,并且在網站首頁和其它媒體上進行道歉。奇虎360公司不服,認為一審判決結果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3Q大戰”中的一系列案件表面上均由360公司推出的“扣扣保鏢”而起。360稱該工具全面保護Q Q用戶的安全,具備包括阻止Q Q查看用戶隱私文件、防止木馬盜取Q Q以及給Q Q加速、過濾廣告等功能,不涉及Q Q核心聊天功能,不會觸碰用戶的Q Q賬號密碼和聊天記錄。
但騰訊方面則認為該軟件屏蔽騰訊廣告,破壞了騰訊的合法經營模式,導致Q Q產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遭到破壞,減少了增值業務的交易機會和廣告收入,給騰訊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此案二審選擇在普法日開庭,最高人民法院極為重視,派出了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擔任審判長、5位法官同時出庭的審判陣容。最高院還組織了80名網友、媒體在現場聽審。
由于雙方在開庭前已經進行過證據交換和質證,開庭后直接進入法庭辯論階段,審判長將雙方爭議歸納為5大焦點,包括360針對Q Q推出的“扣扣保鏢”是否破壞了Q Q的完整性、安全性;“扣扣保鏢”是否貶損了Q Q,涉及商業詆毀;“扣扣保鏢”是否嵌入了Q Q軟件,取代Q Q的部分功能并推廣360自己的產品;如何看待創新與不正當競爭的區別,二者的底線在哪里;如果構成不正當競爭,500萬元的賠償額是否合理。
公開信:法庭外的戰場
庭審在激烈的法庭辯論中展開。
騰訊方面認為,360“扣扣保鏢”破壞了Q Q軟件的正常運行及商業利益,并且導致用戶隱私泄露。騰訊認為“扣扣保鏢”劫持Q Q軟件的原因包括:第一,“扣扣保鏢”對Q Q軟件進行打分評價,并以僅4分得分引導用戶修復安裝“扣扣保鏢”;第二,在用戶被引導修復安裝“扣扣保鏢”之后,直接導致Q Q 31項插件失效;第三,“扣扣保鏢”在運行之后,導致Q Q軟件查殺木馬功能完全癱瘓;第四,“扣扣保鏢”在Q Q軟件安插4道后門,導致3天之內1000萬用戶無法正常使用Q Q。
360在上訴中則堅持主張“‘扣扣保鏢’無罪,沒有惡意”、“騰訊所主張的Q Q商業模式不受保護”、“‘扣扣保鏢’打響了互聯網反捆綁的第一槍”和“一審判決明顯不當,缺乏事實依據”。而“扣扣保鏢”到底有無破壞Q Q軟件的安全性、完整性,使騰訊喪失交易機會和廣告收入,仍是本次庭審至為關鍵的問題。
騰訊在12月4日發布的普法日公開信中強調:三年前,3Q大戰爆發,360“扣扣保鏢”劫持了Q Q軟件,Q Q軟件險遭滅頂。360的行為是明顯的嚴重違規。
而360公司再次向外界發布了一封題為《反捆綁,打破遏制創新的“水泥天花板”》的公開信。360在公開信中分享了網景與微軟(38.94, 0.63, 1.64%)公司的故事,認為正是因為微軟當年捆綁銷售IE瀏覽器而招致美國政府長達十年的反壟斷調查,也正是受益于此次反壟斷調查,美國互聯網行業才煥發出持續的創新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