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南洋理工-北京大學聯合實驗室簽約儀式隆重舉行
日前,騰訊-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聯合實驗室(ROSE Lab)合作簽字儀式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行。騰訊公司技術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巨宏女士代表騰訊出席了簽字儀式,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三方合作的ROSE實驗室簽署了五年戰略協議簽署。出席此次儀式的嘉賓還有北京大學教授兼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主任高文院士、新加坡國家科學基金會CEO劉德成、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Freddy Boey、副校長藍欽揚、南洋理工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葛治中。
簽約儀式上,三方代表均表示,希望借助聯合實驗室的平臺,將科學研究與產業需求更緊密的結合,培養更多適合產業發展的人才,不斷創新與超越。簽約儀式結束后,王巨宏女士、騰訊高校合作總監管剛及騰訊微信模式識別中心研究員們共同訪問了南洋理工大學及新加坡資訊通信研究院(I2R)。
據悉,此次三方成立強強聯合的研究實驗室,是產學研國際合作的重要創新,該合作得到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關注。“與高校在產學研領域的國際合作旨在提升國際高端科研技術在產業中的應用轉化,滿足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求,為更多用戶帶來更多充滿想象空間的價值。” 王巨宏女士表示。騰訊經由15年的沉淀與創新,對廣大互聯網用戶的真實需求、產業面臨的前沿問題等都有著深入了解,也擁有大量的數據和計算資源,這對將學術研究轉化為有價值的應用需求尤為重要。而南洋理工大學和北京大學組成的ROSE實驗室擁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創新實力及高端人才資源,積淀了豐富的學術成果。強強聯合能夠推動高校前瞻的信息和寬廣的視角投入到企業的實際研發中,為企業提供不同的思考維度,實現高校和公司的雙贏。
據了解,自2011年起,騰訊高校關系團隊協同公司研發團隊就已與新加坡、北美等國際范圍內的大學建立聯系。此次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三方合作的ROSE實驗室五年戰略協議簽署,以及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資訊通信研究院(I2R)科研合作關鍵方向的啟動,標著著國際產學研合作創新已取得了里程碑的進展。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微信模式識別中心派駐研究人員與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合作的ROSE實驗室組成聯合研究團隊僅用1個多月的時間已實現了研究在騰訊平臺上的應用轉化,取得重大突破。
事實上,在聯合研究方面,騰訊還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聯合實驗室,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和產業成果。成立于2010年底的清華-騰訊聯合實驗室,聚合雙方精英團隊,合作完成了超過10項技術成果在騰訊產品上的轉化,部分成果直接應用于騰訊街景地圖、微博、微信等產品中。不僅如此,今年,騰訊與中國計算機學會合作發布面向青年學者的“犀牛鳥”開放科研基金,與香港理工大學等近20所高校建立深入的科研合作關系,將科學研究與產業需求更緊密的結合,不斷創新與超越。
前排右一為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后排左二起依次為南洋理工大學工學院副院長、新加坡國家科學基金會CEO及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
右起第三位為I2R語音語言實驗室主任李海洲博士,新加坡國家科學獎獲得者